第八十章 济河(下)(第 2/4 页)
避免被敌方半渡而击,往往成为一场战役胜负的关键。
那要怎么才能快速过河呢?
如果河水比较浅,行军又很赶的话,可以直接截流而渡。这里的截流不是堵水,而是说直接踏马而过。而没有马的步卒则只有撑着长枪、或者牵着绳子慢慢趟过去。
当然这样非常危险,一旦遭遇敌袭,混乱之中极易摔入急流,轻则被冲走,重则溺毙,就算侥幸活下来也很容易生病。但是没办法,出门当兵就是这么苦。
如果河水比较深,又比较宽,那就只有坐船过去了。
但如果士兵太多,辎重车与马匹又太占地方,渡船往往是不够的。一趟一趟来回得运几十次,则更容易被敌方半渡而击之。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搭桥。有船的话可以搭浮桥,没船的话可以搭吊桥。
这个时代,华夏搭建浮桥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诗经·大雅·大明》记载:“亲迎于渭,造舟为梁。”这里所记载的事,就是周文王姬昌为娶妻,在渭河上架设浮桥的情形。
浮桥就是用舟船代替桥墩,在上面铺设木板而搭成的临时桥梁,又称“舟桥”。
而所谓吊桥,就比较麻烦一点。
首先得派善水者,携带军中粗大绳索游到对岸,然后两岸把绳索立起固定。
接着士兵们砍伐竹木,制作成木筏摆放在绳索上,做成吊桥。如果附近没有树林,那么就用长枪作为临时材料,捆起来放在绳索上,然后在上边铺设衣甲作为路面应急。
为了避免被半渡而击或者敌人设伏,吊桥造好后不会全部过河。
而是先派选锋精锐部队过河,然后摆好阵型,警戒保护后边渡河的部队。然后每过一队,就占领有利地形,摆一队阵势,依次过河。
当然,吊桥的话很不安全,并且也无法运送大型辎重车。
所以有船的话,最好还是搭设浮桥。
就在燕军的第二军与第三军,在济河北岸搭建浮桥的时候。
齐军主将达民率领的十五万大军,也星夜兼程,朝济河南岸而来。
本来达民是亲自率领着五万齐技军,在前方为先锋的。
但是,这支由“官二代”们统领的齐技军,现在已经与普通齐军没有什么两样。说句难听的话,甚至连普通齐军都比不上了。
刚开始时候的行军还是可以的,在接近济河还有一百多里地的时候,大家都走不动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