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四十七章 回京(第 3/4 页)

    拱了拱手,转身,慢慢走回洞窟。

    几秒后,里面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声。

    许七安叹息一声,旋即耳边响起李妙真的传音:“她是谁?”

    “一个命苦的人,正好我有事要拜托你,血屠三千里案已经尘埃落定,善后的事不必你操心。你能帮我带她回京吗?切记不要招摇,最好先找个客栈歇下来,等我回京。”

    许七安传音回复。

    李妙真不作答,审视王妃片刻,撇撇嘴,传音道:

    “命苦之人,所以要带回京安置?这妇人倒是一副好生养的模样,只是你何时变的这般饥不择食?”

    妙真啊,不是我贬低你,摘了手镯的她,可以很自信的说一句: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许七安察觉到李妙真有些不高兴,便没有回应,只是拱了拱手。

    然后转身,对王妃小声说道:“她是我小妾的娘家人,可以信任,你先随她回京,听她安排。”

    王妃闻言,柳眉轻蹙,她是第一次听说许七安有小妾,不过想到他的身份和地位,想到他这样的教坊司常客,有小妾难道不是很正常吗。

    “嗯!”她冷淡的点点头。

    ............

    三日之后,昼夜兼程,马不停蹄的郑布政使,在时隔月余,终于重回楚州城。

    头发花白的郑兴怀,一步步登上城头,他看见昔日繁华的楚州城已经化作废墟,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大地满目疮痍。

    北面的城墙坍塌了一半,西边的城门也被撞塌。

    两万多名士兵分散在城中,各自忙碌着,有的搜寻粮食、米面等食物,虽然城市破坏严重,但藏在地窖里的物质保存完好,且坍塌的废墟里也能找出很多物资。

    有的士兵在修建房屋,充当临时军营,为两万多名士兵提供暂时的住所。

    有的士兵在修补城墙。

    有的士兵在埋葬尸体,有同袍的,有城中百姓的,也有蛮子和妖族的。

    这些工作已经有条不紊的进行了三天。

    “史书必定会记下这件事,警醒后世之人,同时,也会把镇北王的罪过记下来,让他遗臭万年。”

    刘御史出现在他身边,使团这边已经从李妙真口中得知郑兴怀死里逃生的事,明白他们在城中见到的郑兴怀是假的。

    多半是那个三品巫师的手笔,否则不可能瞒过四品的杨砚。

    “朝廷,真的会定镇北王的罪吗?”郑布政使低声说。

    “胜利是靠争取的。”刘御史一字一句道。

    这时,许七安和杨砚、陈捕头等人登上城墙,主办官许银锣沉声道:“接下来,我们就要回京了,回京定镇北王的罪,为此案盖棺定论。

    “但在那之前,郑布政使应该会想先敬几杯薄酒给城中的亡魂。”

    百夫长陈骁手里拎着酒壶,迈步向前。

    郑布政使接过酒壶,再次眺望下方的城池,在祭拜之前,他想留点时间回忆自己的前半生。

    .........

    郑兴怀出生在被誉为大奉两大粮仓之一的漳州,但他幼时家里很穷,靠着母亲给殷实人家洗衣服,做绣工,艰难度日。

    年少的郑兴怀最期待的是秋收的日子,他可以去别人的田里捡麦穗。

    捡一篮子麦穗,他和寡母可以喝三天的粥。不能捡太多,不然会被毒打。

    秋收过后,最难捱的是冬天,每个冬天他的手脚都是冻裂的。而她的母亲,即使在冬天,为了几个铜板,也要在结冰的河边给人浆洗衣衫。

    寡母就这样一点一点,给他攒够了先生的束脩,攒够了进国子监的银子。

    郑兴怀16岁进国子监,苦读十年,元景19年,他金榜题名,二甲进士。

    他马不停蹄的赶回老家,想把喜悦给母亲,想接母亲去京城定居,想光耀门楣,让所有曾经说过冷言冷语的人刮目相看。

    可他看见的是母亲矮矮的坟茔。

    寡母去世好多年了,一直没有告诉他,家书是族人帮忙代写,因为那个辛苦操劳了一生的普通妇人,不希望影响儿子的学业。

    郑兴怀在母亲的坟前跪了一天一夜。

    郑兴怀的仕途并不顺利,因为过于刻板,不愿同流合污,他得罪了当时的首辅,被贬到塞北的楚州,当了八品的县令。

    起初他并不喜欢楚州,因为塞北苦寒,民风彪悍。刻板的他,也终于开窍了,耗尽积蓄找熟人打点关系,希冀能重新调回京城。

    直到有一年,蛮族骑兵过来打草谷,劫掠数十里。

    事后,郑兴怀被打发去慰问百姓,视察情况,他走在田埂上,看着被铁骑践踏的青苗;他走在官道上,看着被蛮族吞吃只剩残躯的尸首;他走进山里,看见侥幸逃过一劫的百姓,看着他们贫苦和沧桑的脸庞。

    郑兴怀想起了去世多年的母亲。

    后来那位首辅致仕,同窗和好友们在朝中运作,打算把他调回京城。

    但那时候郑兴怀已经不想离开楚州,因为他把所有的精力、心血都倾注在这片土地。

    他是那么的拼命,时常彻夜不眠的处理政务,似乎这样,就能弥补他对母亲的亏欠。

    时光荏苒,十八年弹指而过,他的大半个人生都交给了楚州,如今却落得孤家寡人的下场。

    “功名利禄一纸书,不过扬灰于尘土.......”郑布政使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酒水倾倒而下,溅起尘埃。

    ...........

    很长时间没人说话,直到郑兴怀情绪稳定,大理寺丞清了清嗓子,道:

    “阙永修已经畏罪潜逃,镇北王伏诛,但他们的罪行还没昭告天下,郑布政使是主要人证,必须随我们回京。但云州城这般景象,如今的北境,需要人留下来主持大局...........”

    刘御史皱了皱眉,分析道:“楚州城三十八万百姓惨死,善后之事倒是简单,只需安置好这两万多名将士便成。

    “至于其他州郡县,保持原样就可以,不需要特别关照。而蛮族和妖族,刚经历这场大战,早已吓破了胆。他们害怕那位神秘高手,短期内不会再侵略边境。甚至许多年都不会了。”

    郑兴怀沉吟片刻,看向杨砚:“秀才不掌兵,本官处理政务在行,管理军队是门外汉。杨金锣,在场你修为最高,更有掌兵经验。既能管理也能震慑士卒。”

    杨砚颔首,淡淡道:“行。”

    头儿其实就是升级版的朱广孝啊,沉默寡言,但踏实肯干,非常可靠.........许七安从头到尾都没有插嘴。

    因为他想说的,都被这些文官说完了。

    “对了,”他忽然想起一事:“镇北王的尸体带回京去,他是此案主角,死,也要带回京。”

    “这是自然。”郑布政使点头。

    镇北王的尸体,无论如何都要带回京城的。

    这件案子,杀了镇北王只是初步结束,为案子定性,才是一个完美的收官。

    见事情已经谈完,杨砚看向许七安,沉声道:“随我过来。”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剑来 异香 剑啸灵霄 仙逆 玄鉴仙族 武圣! 神话之后 彼岸之主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 修真门派掌门路 谋局 不朽凡人 志怪书 山河志异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中州录 冰河洗剑录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洪荒:截教副教主 过河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