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五十五章 回家(万字大章,求月票)(第 2/4 页)

    看到这里,许七安已经明白郑兴怀的打算,他要当一个说客,游说诸公,把他们重新拉回阵营里。

    侍卫进入内阁汇报,俄顷,大步返回,沉声道:

    “首辅大人说,郑大人是楚州布政使,不管是当值时间,还是散值后,都不要去找他,免得被人以结党为由弹劾。”

    郑兴怀失望的走了。

    接下来的一天里,许七安看着他到处奔走游说,到处碰壁.........黄昏时,黯然的返回驿站。

    ..........

    许新年散值回府,不见大哥,在院子里转了一圈,才听见屋脊有人喊道:“你大哥在这里。”

    那是妙龄女子悦耳的声线。

    抬头看去,原来是天宗圣女李妙真,她站在屋檐,面无表情的俯瞰自己,仅是看脸色,就能察觉到对方情绪不对。

    许二郎搬来梯子时,发现李妙真已经不在,大哥叼着草根,双手枕着后脑,躺在屋脊上,翘着二郎腿。

    俊美无俦的许新年拎着官袍下摆,顺着楼梯爬上屋脊。

    “你上来作甚。”许七安没好气道:“走了一个烦人的婆娘,你又过来吵我。”

    “李道长似乎不太高兴。”许二郎语气平稳,在大哥身边坐下。

    “当然不高兴,如果实力可以的话,她现在都想在卯时杀进宫去。”

    “为什么要等到卯时?”

    “因为她觉得庙堂之上禽兽遍地,统统该杀,所以要等待卯时上朝,杀一窝。”许七安没好气道。

    许二郎闻言,缩了缩脑袋:“幸好我只是个庶吉士。”

    许七安忍不住笑起来,笑完,又叹息一声:

    “天宗修的是太上忘情,也许,等将来她真的有这个实力,却已经不是当年的飞燕女侠。这就是人生啊,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大哥好像变的更加冷静了。”许二郎欣慰道。

    “不是冷静,是有些累了,有些失望了。”许七安双手枕着后脑,望着黄昏渐去的天空,喃喃道:

    “认个错,道个歉,有那么难吗?”

    许二郎扭头,看了他一眼,随后把目光投向青冥的天色,道:

    “朝廷之事我已了然,上来是想跟大哥说一说。镇北王屠城案,朝廷虽为下定论,但此事在京中闹的沸沸扬扬,早已成定局。想要扭转局势,没那么简单。

    “哪怕朝廷强行把镇北王塑造成英雄,此事也会留下隐患,人们说起此事时,永远不会忘记最初对他们造成巨大震撼的镇北王屠城事件。这就是将来翻案的关键所在。”

    翻案.......许七安眉毛一扬,瞬间想起许多前世历史中的案例。

    很多无辜冤死的忠臣良将,最后都被翻案了,而曾经风光一时的奸臣,最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其中最出名的是秦桧。

    这位千古大奸臣和妻子的铜像,至今还在某个著名景区立着,被后人唾弃。

    唾弃到什么程度——秦桧妻子假乃亮。

    魏公让郑兴怀三思,是不是也抱着同样的想法呢........郑大人被愤怒和仇恨冲昏头脑,情绪难免极端,未必能领会魏公的意思,嗯,我明日去提醒他。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既然形势比人强,那就隐忍呗。

    我家二郎果然有首辅之资,聪慧不输魏公........许七安欣慰的坐起身,搂住许二郎的肩膀。

    许二郎嫌弃的推搡他。

    ............

    皇宫。

    摆设奢华的寝宫内,元景帝倚在软塌,研究道经,随口问道:“内阁那边,最近有什么动静?”

    老太监低声道:“首辅大人近来没有见客。”

    元景帝满意颔首:“魏渊呢?”

    “前日散朝后,郑布政使去了一趟打更人衙门,魏公见了,而后两人便再没交集。”老太监如实禀告。

    “魏渊和王首辅都死聪明,只不过啊,魏渊更不把朕放在眼里。”元景帝倒也没生气,翻了一页,凝神看了半晌,忽然脸色一冷:

    “郑兴怀呢?”

    “郑大人这几日各方奔走,试图游说百官,肯见他的人不多,诸公们都在观望呢。他后来便改了主意,跑国子监蛊惑学子去了。”老太监低声道。

    元景帝笑了笑,眼神没有半点笑意,带着阴冷。

    ...........

    五月十二的早上,距离镇北王的尸体运回京城,已经过去八日。

    关于如此给镇北王定罪,朝廷的公告一直没有张贴出来。

    京城百姓倒是不急,身为天子脚下的居民,他们甚至见过一个案子拖了好几年的,也见过一个减免赋税的政令,从几年前就要开始流传,几年后还在流传,大概会一直流传下去。

    不急归不急,热度还是是有的,并没有因此降温。

    茶余饭后,京城百姓会习惯性的把镇北王抬出来一刷二刷三刷........

    这天清晨,京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三十骑策马冲入城门,穿过外城,在内城的城门口停下来。

    为首者有着一张不错的脸,但瞎了一只眼睛,正是楚州都指挥使阙永修。

    这位护国公穿着残破铠甲,头发凌乱,风尘仆仆的模样。

    与他随行的同伴,俱是如此。

    到了城门口,阙永修弃马入城,徒步行走,他从怀里取出一份血书捧在手心,高喊道:

    “本公乃楚州都指挥使,护国公阙永修,状告楚州布政使郑兴怀,勾结妖蛮,害死镇北王。害死楚州城三十八万百姓。

    “事后,郑兴怀蒙蔽使团,追杀本公,为了掩盖勾结妖蛮的事实,诬陷镇北王屠城,罪大恶极。”

    他一路走,一路说,引得城中百姓驻足围观,议论纷纷。

    “护国公?是楚州的那个护国公?镇北王屠城案里助纣为虐的那个?”

    “回来的好,自投罗网,快盯紧了,别让他们跑掉,咱们去府衙报官。”

    “你们别急,听他说啊,布政使郑兴怀勾结妖蛮,害死镇北王,蒙蔽使团........这这这,到底怎么回事?”

    “莫非,那个楚州布政使才是害楚州城破灭的罪魁祸首?”

    市井百姓听惯了这种反转案件,就像说书人老生常谈的忠良被陷害,最后得到反转。

    这样的戏码他们最熟悉了。

    “肯定是假的,楚州城就是镇北王害的,你们忘了吗,使团里可是有许银锣的。许银锣会冤枉好人吗。如果那个什么布政使是奸贼,许大人会看不出来?”

    “有道理。”

    周边的百姓深以为然。

    京察之年,京城发生一系列大案,每次主办官都是许七安,那会儿他从一个小铜锣,渐渐被百姓知晓,成为谈资。

    云州回来后,他的名声上了一个台阶,从谈资变成烈士。真正大爆的是佛门斗法,力挫佛门后,他成了京城的英雄,随着朝廷的邸报发往各地,更是被大奉各地的百姓、江湖人士津津乐道。

    凝固了庞大的声望。

    天人之争则是巩固了形象和声望,他存在老百姓深深的脑海里,还有梦里,心里,以及吆喝声里。

    所以,相比起阙永修的血书,周遭围观的百姓更愿意相信被许银锣带回来的楚州布政使。

    很快,楚州都指挥使,护国公阙永修返京,手捧血书,沿街状告楚州布政使郑兴怀的事情,随着围观的群众,迅速散播开。

    一时间,镇北王屠城案变的愈发扑所迷离。

    ...........

    事情发生后,阙永修立刻被禁军接到宫里,单独面见皇帝。

    不多时,皇帝召集诸公,在御书房开了一场小朝会。

    元景帝坐在书案后,文官在左,勋贵宗室在右。案前跪着手捧血书的阙永修。

    “诸位爱卿,看看这份血书。”元景帝把血书交给老太监。

    后者恭敬接过,传给皇室宗亲,然后才是文官。

    曹国公大步出列,愤慨道:“陛下,郑兴怀勾结妖蛮,害死镇北王,罪大恶极,当诛九族。”

    礼部侍郎皱着眉头出列,“曹国公此言过于武断,郑兴怀勾结妖蛮,然后害死了自己全家老小?”

    一位郡王反驳道:“谁又能确定郑兴怀全家老小死于楚州?”

    东阁大学士赵庭芳大怒,疾言厉色道:

    “倘若郑兴怀勾结妖蛮,那位斩杀镇北王的神秘高手又是怎么回事?他可是指名道姓说镇北王屠城的。使团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剑来 异香 剑啸灵霄 仙逆 玄鉴仙族 武圣! 神话之后 彼岸之主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 修真门派掌门路 谋局 不朽凡人 志怪书 山河志异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中州录 冰河洗剑录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洪荒:截教副教主 过河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