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番外二:一统天下(第 1/4 页)

    李灵素的提问,同样也是天地会成员们的疑惑,刚才不问,是众人还沉浸在监正殒落的怅然中。

    感叹昔日的大奉守护神身陨。

    看到圣子的传书后,众人收敛情绪,把注意力转回各种疑惑和不解翻涌而上。

    许七安身在海外,如何得知殒落的消息?

    而且,他把监正和天尊的陨落摆在一起,这说明天尊与天道同化绝非寻常,可能与大劫有关。

    【三:天尊是为监正而死的。】

    许七安的传书出现在众人眼中。

    天尊为监正而死?!

    天尊也出海参战了吗?难道是被我骂到羞愧,所以才出海相助许七安,激战中,天尊为救监正而死........圣子又悲伤又感动又困惑。

    天尊也参战了啊,看来圣子立功了,可惜监正依旧难逃厄运........其他人心里如此想道。

    但许七安旋即而来的传书,让天地会成员愣在当场,瞠目结舌:

    【三:赵院长殉国后,大奉气运彻底消散,监正不再是不死之身,因此殒落。但天尊融入天道后,唤醒了监正。。】

    监正原本已经死去,是天尊融入天道救回了他........天地会成员望着这条传书,心头一震,本能的知道这句话里蕴含着极夸张的信息量,但又看不懂。

    赵院长虽然击退了巫神,挽救千千万的百姓,但他的死,确实榨干了大奉最后的国运........楚元缜亲眼见证了赵守的殒落,只是没想到,赵守在救下无数百姓的同时,也变相的“害死”了监正。

    世事无常,莫过于此。

    但天尊融入天道和唤醒监正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天尊融入天道,会唤醒监正?

    【七:天尊融入天道,唤醒了监正?宁宴,这是什么意思。】

    李灵素再次替天地会成员问出心里的疑惑。

    【三:因为监正是天道化身。】

    许七安发完这条传书后,动指如飞,把详细情况,一条条的以传书形式发在地书聊天群里。

    等他发完后,地书聊天群已经一片寂静,没有人发声,也没有人感慨。

    寂静不代表平静,相反,此时的天地会成员, 内心掀起的波澜足以称作“毁天灭地”。

    这包括就在许七安身边的怀庆。

    监正是天道化身, 而他诞生出的意识, 是包括道尊的天尊分身在内,后续一代代天尊融入天道形成的。

    难道监正要扶持许七安成为武神,难怪他要培养守门人。

    许久后, 初步平静下来的楚元缜感慨传书:

    【四:难怪我会觉得术士体系的诞生有些突兀,初代监正也是他的棋子, 在他的引导下开创了术士体系。】

    【二:所以, 人族昌盛, 得天地厚待,是因为道尊和一代代天尊的功劳?】

    李妙真难得的提出一个有深度的问题。

    她的意思是, 人族能在继神魔之后,战胜妖族和神魔后裔,成为九州世界的主人, 是因为道尊和天尊们对天道产生了影响, 使其偏向人族。

    【三:或许吧!】

    许七安传书道, 他无法给出答案。

    【八:尽管天道无情, 但毕竟也诞生了意志,但凡有意志, 便有喜恶,既然是道尊和一代代天尊意识的聚合体,亲近人族在所难免。我更在意的是, 天宗的心法,是可以让天道拥有意识的, 诸位,这会不会成为隐患?】

    天地会内部陷入短暂的平静, 众人思考着这个问题,没有回答。

    突然哲学起来了.......许七安心里嘀咕一声, 刚想说自己身为守门人,也能一定程度上制衡天道,突然看见李灵素发来传书:

    【不会有这样的隐患了,刚才师尊下山见我,说天尊羽化前,留下三条口谕。一,冰夷元君接替天尊之位;二,天宗重修原始道法,不再修太上忘情。】

    师尊成为新一代天尊了?李妙真由衷的为冰夷元君高兴,并传书解释道:

    【二:原始道法是远古时代末期,人族先辈们摸索出的修行之法,你们知道的,道尊是集道法的大成者,但并非开创者。道尊开创的是天地人三宗之法。】

    原始道法是可以修到超品境的,道尊便是例子。

    弃修太上忘情的话,当然就不会再有天尊融入天道,唤醒监正了。

    这也意味着,监正真正意义上的陨落了,永远不可能再降临人间。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阵问长生 彼岸之主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仙人消失之后 五仙门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志怪书 魔门败类 剑啸灵霄 山河志异 武圣! 神话之后 修仙琐录 过河卒 你们修仙,我种田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盖世双谐
最多阅读 武圣! 剑来 仙逆 彼岸之主 青衿问道 卧虎藏龙 过河卒 中州录 左冷禅 小狐妃,太凶萌 为龙之道 一渣到底[快穿] 志怪书 凡徒 我在明朝当衙内 内部游戏 身在洪荒争做道祖 特工传奇之重明 杨晟已过万重山 我有一卷黄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