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六章 第三产业(第 2/3 页)
“卖就卖呗,你怎么好像很生气的样子?”
“说不上生气吧,就是不太爽,你看看uber的发家史和来华夏之后所做的一切,当uber开始小城市策略后我们就很清楚它已经做好了捞一票拍屁股走人的打算了。
uber是抓准了我们华夏这几年对创新产品的开放态度,真的闹出了触及官府底线的事情,uber只要把uber华夏一卖,钱到手了,还能再回米国资本市场捞一笔,它反正什么都不亏。
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滴滴居然真的愿意去帮uber擦这个屁股,甚至还让出一部分股份给uber...
这两年国内网约车市场就是被uber给做坏的,那些网约车暴力事件80%都出在uber身上,就这样一家公司把我们华夏搞得一地鸡毛最后却还能全身而退,我实在是觉得匪夷所思。
而且还是在《网约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前把公司卖了,太讽刺了,滴滴干的这是人事么?丢人丢到家了。”
孟谦示意顾俊辉淡定,“滴滴想要市场,想要用户,如果你把事情想的简单一点反而能理解滴滴了,我们的重心一直在专车上,私家车主这个市场滴滴一旦跟uber合并就有国内最大的市场占有率,甚至实现寡头现象。
如果滴滴不收购uber,uber万一被我们收购,他唯一的优势也没了,哪怕我们也不收购,uber最后倒了,现在的滴滴已经没有能力去烧钱了,资本也不愿意继续投钱烧,滴滴肯定担心竞争不过我们。
滴滴不是真傻,他当然知道自己在给uber擦屁股,但华夏这么大的市场,谁不想做寡头呢。”
“虽然能理解,但还是有点不痛快,uber这几年烧钱花的都是投资者的钱,现在把整个市场搞乱,还闹出这么多事情,临走还从我们华夏企业身上捞一票,不管怎么说,在我们重视安全的同时,滴滴这两年在安全和技术问题上也没少投入,这点大家都看在眼里,可这uber呢?
uber连个电话客服都没有,有问题还得发邮件,uber还解释说这是不适应本土化,你信么?米国又不是没有电话客服,只不过建立电话客服的成本可不低。
不仅如此,滴滴现在背后有5500个工程师,我们的背后是上万名工程师,而uber只有在燕京的一个小小的工程师团队,如果你去看一眼那个团队,还以为是什么初创公司。
当然,我们不否认uber米国有一批工程师在,但是任何真的打算做本土化的企业,不可能这么久在本土连个像样的工程师团队都没有。
而且uber发展到现在,连个华夏ceo都没有,这有一点打算在华夏好好发展的样子么?
哦对,uber临走前还提高补贴额度,增加收购筹码,太高滴滴的收购价格,真的可笑。”
“滴滴好歹是华夏企业,在华夏的土地上他有自己最基本的守则,uber是华夏企业,你指望它能干什么?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