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领航(第 2/3 页)
李智强脱口而出,“孟总是想搞承包制?而且准备走在国家前面?”
国家搞技术攻坚的时候都会搞所谓的承包制,每个企业认领各自攻坚的技术,国家给与补贴,所以李智强下意识的就联想到这个事情上来了。
“西湖会绝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在我看来就是应该走在国家的前面,一直以来我们的科技发展就是过于依赖国家政策了,但之前大家都穷,各方面也落后,确实没办法,就比如电池,液晶面板,没有国家扶持根本没法玩,所以可以理解。
但马上就是2014年了,大家也有钱了,这个时候民营企业是该发挥发挥主动性了,而且这种主动性,是基于市场,基于利润的。
我们的内部it生态基础依据搭起来了,这个时候产业链上的任何一款产品都已经有市场了,对于大家来说,这就是赢利点啊。
所以我不认为这是承包制,这就是自由市场的合作,只不过因为要考虑外部环境的问题,建议大家采用合作的模式,可以加快技术研发的速度,这是一个综合考虑的问题。”
“我觉得这里可以分两种情况。”侯伟贵表现出已经认同了孟谦的想法并且开始一起出主意的态度,“一种是已经有一定突破的,比如光刻胶,我们华夏已经有那么一两家能拿得出手的光刻胶企业,但是跟霓虹国比还有差距。
我们可以考虑去跟这一两家企业谈合作,通过更大的资本力量和人才力量来更快的推动发展。
另外一方面就是空白技术,我们现在没有拿得出手的企业,那就有兴趣的企业一起建项目,一起研发,一起攻克,回头一起赚钱。
最近不是都在谈多向发展分摊风险么,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分摊风险的好路子啊。”
“侯总说的没错,西湖会创立这么久,大家也还没好好的倒腾一下共同创业这事呢,我觉得这是一次机会啊。
大家这几年能有这样的发展都是得益于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既然我们都尝到了自主的甜头,那自然是要把自主进行到底。
且不说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限制,产业链的全面自主对于成本控制来说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王川福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孟谦在西湖会提出这个想法肯定是基本没什么人反对的,尤其是到了2013年确实好些企业都已经发展的很壮大了,这个时候大家凑一起搞几个项目,就算真亏了也是亏的起的,不像10年前都穷的不行。
“既然大家都认可这件事情,那我就聊聊另外一件事情了,面对不公平的打压,技术发展是一方面,但这终究是非常被动的做法,我想趁着这个机会,全力推一把新全球化。”
孟谦把之前在公司跟高管们说的新全球化计划给西湖会的人也说了一下。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