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六百七十七章 3D晶体管(第 1/3 页)

    “3d晶体管或许有人熟悉有人陌生,事实上,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最早的耗尽型贫沟道晶体管我们在1989年就见到过,之后基于delta技术的多闸极电晶体成为业内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像伴英特尔早在2002年就对外宣传他们的3d晶体管设计,大风集团也很早就开始大力投入3d晶体管的研发。

    为什么这么多人盯着这个方向,说白了,就是因为当晶体管的尺寸缩小到25nm以下时,传统的屏幕尺寸却已经无法缩小,那么问题就会出现。

    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大屏幕上出现了几张技术分析图,“二维结构晶体管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到现在已使用接近半个时间,然而我们注意到,随着闸极长度越来越小,源极和汲极的距离越来越近,闸极下方的氧化物也越来越薄,从而加剧漏电的可能性。

    同时,原本电子是否能由源极流到汲极是由闸极电压来控制的,但是闸极长度越小,闸极与通道之间的接触面积也越小,也就是闸极对通道的影响力变小了。

    尤其是当闸极长度缩小到 20 纳米以下的时候,这些问题格外明显。

    而当原本的源极和汲极拉高变成立体板状结构时,源极和汲极之间的通道变成了板状,闸极与通道之间的接触面积一下子就变大了。

    这样一来即使闸极长度缩小到 20 纳米以下仍然能保留很大的接触面积,仍然可以控制电子是否能由源极流到汲极,可以说,多闸极晶体管的载子通道受到接触各平面的闸极控制,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方法可以控制漏电流。

    同时,由于多闸极晶体管有更高的本征增益和更低的沟道调制效应,在类比电路领域也能够提供更好的效能,从而减少耗电量并提升芯片效能。

    我们的实验数据表明,32nm的立体晶体管可以比32nm平面晶体管带来最多40%的性能提升,且同等性能下的功耗减少一半。”

    此时站在台上负责主讲的人,名叫杨培栋。

    提到3d晶体管,尤其是提到finfet,也就是鳍式场效晶体管,更多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胡正铭,毕竟胡正铭一直都是以finfet发明者的身份为人熟知的。

    但事实上finfet并不是胡正铭一个人发明的,而是一个团队发明的,而且其中有三个核心人物,胡正铭是一个,还有两个分别是金志杰和杨培栋。

    为了搞3d晶体管孟谦还真去找过胡正铭,但或许是因为胡正铭从台积电走后依然是台积电的顾问,而大风集团前几年跟台积电关系又很僵的缘故,胡正铭并没有接受孟谦的邀请。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文物不好惹 洞房前还有遗言吗 天之下 杀死那个白月光 你比北京美丽 你是我的城池营垒 穿书后每天都在被迫撒娇 合法违章 她是男主白月光 攻略病娇男配的正确方法 太子打脸日常 撒娇 万人迷穿成作死炮灰后 我这糟心的重生 路从今夜白 重生香江 金殿锁娇 小蘑菇 外科医生穿成民国小可怜 我的极品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