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安歌的猜想(第 1/3 页)
银白色的面包车缓缓行驶在高速公路上。
包括段一林在内的一行四人,目睹着街道两边的景物,由高大的建筑变为了成片成片衰败的旷野,每个人的脸上都呈现出了倦意。
刘思静若有所思地望着窗外,面色深沉。
整个车厢都笼罩在一层低低的气压下。棘手的案子,不甚熟悉的小山村,接连发生的失踪案,以及有限的办案时间,都让这支队伍的气氛陷入了焦灼。
“不如我们讨论下凶手的可能性吧。”
安歌终于忍受不了这沉闷的气氛,企图调动一下大家办案的积极性。
段一林望了一眼安歌,知道这个小伙子是为了想早点融入他们这个团队,所以在尽一切可能增加自己的参与度,于是也顺着他的话挺直了脊背,罕见的发表了自己对案件的看法。
“就目前已知的失踪人员情况来看,犯罪嫌疑人将目标锁定在了一个村镇的青壮年男性身上,且近期没有外来人员入住小镇,那么极有可能是村镇内部的居民作案。”
段一林冷静地分析着,其实失踪人口的情况才是案情陷入焦灼的原因。
在以往的连环失踪案中,失踪人口多集中于尚未成年的低龄儿童,或者就是自保能力较差的单身女性,因为这两类人的体能相对较差,反抗能力和反抗意识也比较低,一般来说犯人得手的几率会高很多,而风险却低很多。
因此站在犯罪者的角度,无论是采取诱拐或者强抢的手段,对象都绝对不可能是19至35岁正直血气阳刚的青壮年男性,而且这类男性就算成功诱拐,目前国内也根本没有接纳他们的广阔市场。
再说这个小村镇民风淳朴,鲜少有外来人口,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不会有什么比较明显的贫富差距,不存在像城市那么严重的仇富心理,因此从利益角度考虑本案是不成立的。
段一林低着头,他其实更倾向于这次案件本身是否就另有玄机。
“仇杀?”张霞突然精神起来,皱着眉提出这个猜想,犹豫了一下,又道:“也有可能是情杀。”
“可能性极低。”一旁的刘思静冷冷的否决了张霞的猜想。
“虽说失踪者均为青壮年男性,但四者间的年龄跨度很大,喜欢上同一名女子并互相厮杀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且失踪者各种的家庭关系几乎毫无牵扯,各自从事的职业也各有不同,无论是家庭间的矛盾还是工作上的冲撞,都几乎不可能存在。”
段一林和安歌点了点头,表示默认了刘思静的推测。
“其实我有一个有些荒唐的猜测,说出来前辈们可别笑话我。”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