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劳军(第 2/4 页)
至于西夏,只能说他们经历过前几年的大败之后,战力根本就比不了李元昊时期的士兵了。
李绰丝毫不慌,连连冷笑。
长长的吐出胸口浊气。
言道:
“正好,本来咱们就打算找宋人的麻烦,既然他们送上门来,那就省事了,命令铁鹞子去准备,咱们就杀宋军一个措手不及,撞令郎先上去顶住宋军攻势,其他兵马通通备战。”
“诺!”
早就商量好了计策,西夏的将领们行动迅速的行动了起来。
西夏在崛起的过程中,逐步学习了喀喇汗国重骑兵的技术。
西夏军队组建了很有特色的铁鹞子,与喀喇汗国重骑兵类似,西夏的铁鹞子也是全身都是铠甲。
对于西夏这样一个贫瘠的国家来说,拿出大量的钢铁制作铠甲,已经算下了血本。
与喀喇汗国的骑兵不同,西夏铁鹞子的骑兵和战马勾在一起,即使骑兵被射死,也不会坠落下马。
在古代战争中,重骑兵的作用如何坦克,冲入对方的步兵方阵,根本就无法阻挡。
甚至金兵和西夏交战之后,也发明出了铁浮屠这样的重骑兵,要不是受困于资源,金国和西夏国都想弄成全员重骑兵。
西夏的常备军只有十万左右,其中,西夏皇帝直接指挥的军队有三万多人。
其余的七万军队,由各地的部落首领管理,毕竟西夏属于一个半游牧半农耕的政权。
在西夏皇帝直接控制的三万多军队中,就包括了铁鹞子。铁鹞子总计只有三千人,属于精锐中的精锐。
而李绰这一次足足带出了二千西夏铁鹞子,这也是他能战胜宋军的自信来源。
按照西夏的规矩,铁鹞子的官兵全部来自于拓跋部落,而是官兵们采用了世袭制度。
也就是说,父亲是铁鹞子官兵,儿子成年以后接班。
与其他的西夏军队相比,铁鹞子在各方面的待遇都是最好的。在战争中,铁鹞子起到了冲锋陷阵的重要作用。
战鼓轰鸣,号角响起,西夏军阵前一声叱咤,身披乌黑色铠甲的骑兵齐刷刷扬起了长枪,左手执盾,右手平端长枪,枪杆挟于肋下,锋利的枪尖直指西夏军营。
西夏营地前面无数的汉家撞令郎拿着简陋的武器去送死,他们这些人本来就是汉人。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