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派谁去辽东?(第 3/4 页)
看不出来的就是蠢;看得出来的但是却不说,大喊着收复辽东的,这种人该死!
朱由校翻看着手上的资料,这里全都是他选出来的有资格的人。
至于内阁送上来的名单,朱由校早就扔到一边去了。
那份名单的意图很简单,那就是主推王化贞。
这个人自己是不可能用的,并且这一次还要把他给牵连进去。
现在王化贞是广宁巡抚,这货就是东林党在辽东贪污军饷的急先锋,而且没什么节操,能够反咬东林党一口。
找了半天,朱由校终于选定了一个合适的人,这个人就是王象乾。
与王化贞不同,王象乾不是东林党,他是齐党,最关键的是他和熊廷弼的想法一样,都奉行辽人靠不住、灭建奴不能急,建奴已经做大,要徐徐图之。
可惜,他这种说法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了。比起东林党的说辞,王象乾的说法太跌份了,丝毫不能蛊惑皇帝。
所以这种策略一直没成为大明在辽东战略的主流。
历史上王化贞弃广宁逃,列城尽溃,军民男妇求入关者数十万,象乾闭不纳,哭声震山谷。
阅三日,熊廷弼至,象乾乃开关门纳军民,而与廷弼计兵事。
从这里就能看出王象乾和熊廷弼的关系不错,熊廷弼的骄横跋扈丝毫没体现。似乎只有面对东林党所谓的君子之时,熊廷弼才骄横跋扈。
辽东巡抚用王象乾,广宁巡抚也要换人,那么换成谁呢?
朱由校很快就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王在晋。
这也是一个稳妥的主张守的官员,他曾经说过,必有复全辽之力量,而后可复广宁;必有灭奴之力量,而后可复全辽。不然启无巳之争,遗不了之局,而竭难继之供,不可不虑。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