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有魄力(第 3/4 页)
结果就是所有人迅速达成了精神共识,不可抑制的爆发出了一次感激的掌声。
尽管这些人多数都是四十开外,尽管只有不到七八个人在场,但他们没有人在意自己和宁卫民的年龄差,仍然以一种真心的感动让掌声产生了热烈的效果。
“有眼光,有魄力!”一个老教授心服口服。
“难怪皮尔卡顿公司和坛宫饭庄能发展这么快!”又一个教授说。
“后生可畏啊。宁经理,虽然我们打交道这么久了,但今天我还是有一种刚认识你的感觉。那好,今后让我们继续互相支持吧。我相信我们在美术行业里,一定能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美好前景……”
工艺美院的副校长很认真的保证,并对宁卫民伸出了感激的手。
或许有人会因此又要说宁卫民是圣母了,或许有人会担心宁卫民出借的画作会被无耻小人偷偷掉包,认为他这是没事儿给自己找事儿,属于自找倒霉呢。
但说实话,有这种类似的想法的人,那是既小气,又愚蠢,而且可笑。
确实,人的本质都是自私的,这点无可厚非。
人比人并不高尚多少,很多高尚的行为都是有前提条件的,大多情况都是根据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才能做出的。
但是我们得承认,即使自私自利,那也是需要有脑子的。
别的不说,难道书画这种东西,是那种像瓷器一样,可以安安静静的摆放着,永远不会损坏的东西吗?
要是那样的话,当初康术德在地摊儿上收来的古物,也不会打一开始就毫不犹豫的要出卖古画了。
实际上,完全就让康术德说中了,打宁卫民借助霍欣的帮助,搞来上万幅名家书画后,他就因此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
这些画作的储存和维护可没那么简单,时不时就得拿出来展展,挂在墙上晾晾,以免发潮,起霜。
没有拥有过名家画作的人根本不会懂得其中的麻烦。
但宁卫民却早就明白过来了,敢情收藏也是个体力活和技术活。
要不是因为宁卫民办坛宫饭庄,还有帮助康术德很快收回了马家花园,要不是有康术德、罗广亮和小陶这样可靠的人可以托付,他根本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坚持这么久。
坦白的说,在他最疲惫的时候,连后悔自己的贪心都是有过的。
早知道这份辛苦,他才不会买这么多。
所以从最基础的实际出发,对外出借画作,这本身就是一种宁卫民因为自身局限性而产生的需要。
借出去他还能省省自己的力气,少操点心。
另外,无论从产业投入和布局还有公益性上来讲,他也只能做出这种选择。
留在自己身边藏着的那是死宝贝,只有拿出来让人看,才是活宝贝。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