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八百零五章 花团锦簇(第 3/4 页)

    还有那靠春晚的小品红透了全国陈培斯,这么大的腕儿。

    照样不能不低头,通过宫海滨求宁卫民赞助他的电影。

    敢情继《瞧这一家子》和《夕照街》两部电影上映大获成功之后,陈氏父子就有心走专业喜剧演员的路线。

    陈老爷子想的比较简单。

    他除了认为老百姓太苦了,要给老百姓带来欢乐之外,看重的就是喜剧比较安全。

    他过去演反派吃过的亏大了,既不愿重蹈覆辙,更不愿自己儿子以身涉险。

    陈培斯就比较有抱负了。

    他主要是受到日本最长系列电影《寅次郎的故事》触动。

    才决定以“二子”为主人公,也拍一个长系列的京城市井喜剧电影。

    希望能塑造出一个活在人们身边的小人物,一直在靠着本能的善良和质朴的天性,寻找着自己不确定的命运。

    只不过愿望虽然是美好的,但“东方卓别林”这条路实在不好走。

    面对许多难以解决的客观问题,这父子俩自己筹备的第一部《父与子》就难产了。

    要知道,此时共和国的电影仍是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

    想要拍摄一部电影,必须由电影厂接受国家任务,或提出计划。

    经由国家批准,才能组织编剧、导演、摄制组,进行生产。

    影片完成后,还要接受电影局审查。

    最后再由政府管辖的发行放映公司收购,才能在全国的影院里发行放映。

    演员和导演都不能想拍什么就拍什么,得厂里让拍什么才能拍什么。

    另外意识形态上,喜剧片也不受待见。

    以片种而论,哪怕是具有教育意义的“喜剧片”,地位也远低于“艺术片”。

    说白了,如同公务员一样存在的电影从业人员,从上到下,只关心艺术成就和能否拿奖。

    根本没人在乎人民群众是否喜闻乐见,没人在乎喜剧片低成本,高票房的经济利益。

    甚至八十年初期,一些导演拍的艺术片是刻意去远离群众生活的,他们反倒以票房高为耻。

    所以在拍摄之初,这“求名分”的一关就先把父子俩给难住了。

    哪怕有《夕照街》的良好反响和热度在前,全没用。

    这样一来,他们就不得不低声下气四处求人,千方百计的找门路,给自己的电影弄“准生证”。关键是上赶着不是买卖啊,求人哪儿是那么好求的?

    这个过程注定会受到歧视,甚至是饱含屈辱的。

    像去年,陈培斯曾特地坐火车带着他们自己做的剧本远赴“西影厂”。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顶级诱捕公式 慢性沉迷 谁把谁当真 上瘾 娇瘾 仵作惊华 温柔予你 刺青 专属深爱 他喜欢你很久了 偏执狂 攻玉 夜行歌 殿下让我还他清白 温香艳玉 宠她 最后一只瓢虫 择木而栖 魔种降临 当年铁甲动帝王(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