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八百三十四章 一宫邮市(第 1/4 页)

    1985年5月的邮票牛市中,像京城、沪海这样一线大城市的邮市,每天入市人数都达到一两万人,其人山人海的场面非常壮观,

    而在二线三线的中小城市,邮市里也一样高潮迭起。

    每天至少聚集着数百上千人,吆喝叫卖声不绝于耳,像个巨大的集贸市场。

    津门的一宫邮市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里每日聚集的人差不多能有数千,在二线城市里已经算是拔尖的。

    “一宫”是简称,指的是津门的第一工人文化宫。

    很少有人知道,这里其实也是全国第一家工人文化宫。

    以1985年的情况而论,因为缺乏官方的认可,大部分城市的邮票市场不是集中在公园内,就是依附于国营邮票公司门口,或历史形成的邮人相对集中的地方,全都是马路市场。

    津门的一宫邮市也不例外,真正的交易场所并不在工人文化宫里面,而是在户外的小花园里。

    要是客观的说,津门邮市有两个独具特色的地方,和京城,或许应该说,和大部分地方都不一样。

    一是这里的交易环境比和平门集邮总公司的马路和好多了。

    因为地处过去的租界,周围不但都是洋楼,风景优美,花园里面也不像临街马路那么闹腾。

    至少不用一脚不留神,走下了马路牙子,再跟路过的车辆行人起了摩擦。

    二是这里参与炒作的主力军也和京城不大一样。

    京城的邮市基本上是由退休老人,家庭妇女,和社会闲散人员构成的。

    真正在职上班的人不怎么跟着起哄。

    而津门邮市的构成阶级,却多了不少年轻力壮的在职人群。

    这些人赚钱的欲望更迫切,投机的兴趣更浓厚,胆子也更大,炒起邮票来也就更凶。

    为什么会如此?

    是因为津门自古的财源是靠码头。

    津门有九条大河,南来北往的人都在这儿停,津门人自然见什么就学什么。

    再加上城小人多,而且城里没有稳定的居民阶层。

    吃不着俸禄的津门人,就得自己给自己找饭辙。

    那在这儿要想活好了,勤快、胆量和脑子缺一不可。

    这种生存环境下的津门人,心眼子自然就活泛,不养懒人,更欺负老实人。

    所以还别看津门和京城只有一百二十公里的距离,但两个地方的人是有本质区别的。

    京城人作为首府之都,长久以来生活相对稳定,人就本分,守规矩。

    没事就研究文化,琢磨政治,崇拜文化名人和权贵。

    津门人呢,成天被迫想尽办法讨吃喝,就过得粗,只能考虑当下,图得是个实惠。

    也就格外厌恶权贵名人,认为坐享其成丢人,既不愿意也没办法去墨守成规。

    这种源于解放前的遗风,正是这个城市根深蒂固的个性,哪怕在改革开放的初期还依然存在着。

    于是当全国的邮市一走牛,许多津门人就都不上班了。

    他们敢于请假,勇于旷工,甚至不怕跟领导打擂台,泡蘑孤,每天都不错眼珠地泡在这里。

    想想就知道,本来城市因为差着级别,津门的工资就比京城低,一个人一个月才挣几十元钱。

    那几版邮票几经倒手就可以赚到一年的工资,干这个不比上班强太多了!

    所以说,津门邮市上的这些人对炒邮票的热衷,不但不逊色于京城。

    甚至从局部来看,兴许热情还超过京城。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顶级诱捕公式 慢性沉迷 谁把谁当真 上瘾 专属深爱 温柔予你 仵作惊华 他喜欢你很久了 偏执狂 温香艳玉 夜行歌 当年铁甲动帝王(重生) 最后一只瓢虫 偷香 刺青 丞相不敢当 娇瘾 宠她 魔种降临 不循(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