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天团(第 4/4 页)
以及阳济蔡凝,陈留阮卓,东阳龚孟舒,济阳江总,吴郡全缓等。
当然,还有担任要职的琅琊颜之推,文渊阁学士明克让等南方侨姓士族出身官员。
至于门第这一块,为了对付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赵郡李氏、陇西李氏、范阳卢氏以及荥阳郑氏,李笠当然要请南朝“国宝”出击。
那就是南朝第一流的世家高门,“帝国双壁”:琅琊王氏,陈郡谢氏。
琅琊王氏代表:白发苍苍的王通,王通为梁武帝外甥,现任扬州大中正。
陈郡谢氏代表:知天命的谢俨,现任御史中丞。
而在北方被视作一流世家的太原王氏,南边也有旁支:出身太原王氏的王元规,如今为学官,任国子博士。
这三姓为侨姓士族,对应的吴姓士族,少不了吴中四姓:顾、陆、朱、张。
其中,有精通音韵学的顾野王,目前在研究给字注音的“拼音法”,以“拼音法”为话题来引战,怕不是要闹翻天。
有学识卓越的张种,年近七旬。
又有而立之年的后辈陆琰、陆瑜兄弟。
朱氏已经式微,不过,有出自吴兴沈氏的沈德威、沈不害。
李笠这几年虽然用检籍、检地以及取消特权等一系列手段,不断地“调教”南方士族和豪强,但并不是一味的强硬。
对于官员(包括学官)的待遇,有显著提升,只要不铺张浪费,维持体面的日常生活完全没问题。
加上大兴教育,让不少文人出身的官员以学官路线晋升,有了体面的地位,以及响亮的名声,所以新朝能稳住这些人的“人心”。
现在,李笠要“组团”以文斗的方式打“河北副本”,对手是河北的士族、文人,他很快就在国内拉起一支阵容豪华的“天团”。
论年纪,上到六七十岁的老者,下到三十而立的后辈,包含了“老中青”三代人。
论学问,有擅长谈玄的高门世家子弟,有善于吟诗作赋的文豪,有精通经义、史籍的“专家”,还有精通各种杂学的多面手。
李笠发的“邀请”,全都有正面回应,没一个称病、托故不来的。
“天团”成员一路北上,公款旅游,悠哉悠哉游山玩水,潇洒得很。
过淮水,感慨一番,过黄河,感慨一番,入邺城,众人更是兴奋不已,佳作频频出现。
“他们当然要来。”赵孟娘补充,“毕竟,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到邺城,与失败者文斗,一开局,双方气势就不一样。”
“对,对。”李笠笑起来,笑得很开心:“征服的感觉,谁都想亲身体会一下的,哪怕再清高的人,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