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是忠是奸?(第 3/4 页)
祖珽认为,幽燕驻军虽然可以支援辽西,但驻军即便屯田,也只能保证自己防区的需求。
若要支援塞外辽西驻军,乃至对辽东用兵,根本就不行,所以将来朝廷经略辽东,需要从外地调集大量物资。
于是,海运派上用场了。
哪怕辽西沿海地区到了冬天会结冰,航运必然中断,但秋天时,海运的巨大运输能力,依旧能够赶在冰封之前,将东南地区、江南地区的粮食快速运到辽西。
到了开战时,海运更加重要。
以地理而言,中原军队要出征辽东,一般是走陆路出幽燕,过辽西营州,跨越辽泽,才能抵达辽东。
可沿途多为崇山峻岭,亦或是荒无人烟的水泽,对于后勤运输十分不利。
且辽东、辽西地区苦寒,天冷得早,开春又晚,一年之中,适合行军打仗的时间,也就半年多一点。
而根据有司探得情报,高句丽在辽东各据点多为山城,官军不断攻坚,需要较长时间。
一旦战事进行到一半,寒冬降临,就只能被迫撤军,前功尽弃。
要解决辽东问题,必然要将高句丽打得不死也残。
但从辽东向东走陆路,都是崇山峻岭,大量高句丽山城分布其间,官军一个个拔据点,消耗必然巨大,又耗时间。
这样的战争消耗,朝廷承担得起么?
可如果换个思路,走海路运兵、运粮,问题迎刃而解。
辽东和青莱地区,不过数百里海陆距离间隔,而从青莱出发的舟师,横跨大海东进,不过数百里距离,就能进入高句丽本土的平原地区。
直扑其国都。
汉时,汉军就向东跨海远征,截弯取直,这可是现成的例子。
无论是跨海远征高句丽,还是跨海征伐林邑国、平定交州土豪的叛乱,强大的海运力量是关键。
所以,祖珽认为朝廷大力发展海运,对于稳定边防,具有重大的意义。
李笠看到这里,不由得拍案叫绝:通篇下来,祖珽没有一个字提到大兴海贸,只说海运对于保证边疆稳定的重要性。
而大兴海运,其实就是大兴海贸。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