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注音(第 2/4 页)
所以,顾野王和其他有识之士,在四百余上下字的基础上,不断改进、简化。
现在的成果,已经把反切的上下字(声母、韵母)简化到三十八个:
声母字二十一个,韵母字十七个。
反切、拼音时,用的是“快拼”,即不讲究声母韵母的细节读音,快读、略过去就行了。
如此精简,李笠琢磨过后觉得效果很不错,只叹:专家果然是专家。
若是让他自己来弄“拼音法”,大概想破头都搞不出来切合实际的“拼音法”。
但是,这个三十八字“简式反切”方案出来后,引起了许多人的反对。
反对人士认为,过度简化上下字,如同饮鸩止渴。
为此,朝廷召开学术研讨会(结果都是地域歧视会),开了许多次,学者们吵来吵去吵出来的结果,是各方达成“妥协”。
妥协成果,是将“三十八字反切法”这极度简化的反切法,用于初学者“入门”,此为第一步。
等初学者掌握了这个“极简反切法”,便要更上一层楼,学习“六十八字反切法”,此为第二步。
两步依次走,第一步,适合启蒙,以及扫盲班。
学习效果,只要掌握数百个常用汉字的读音就行,不仅能写、能认自己的名字,还能大概看懂通俗读物,譬如报纸上的新闻。
写信时,能用简单的文字,表达自己要说的话,可以读信,看懂信中文字所要表达的内容。
还能大概看懂官府榜文(前提是官府榜文内容直白、没有生僻字)。
第二步,是“进阶”,适合读书人深造,掌握各种生僻字的读音,能读出各类典籍上生僻字、异体字的正确读音。
这就是李笠对教育的构想,一分为二:扫盲教育,知识教育。
但构想是否切合实际,得看实践的结果。
李笠翻看着这本被他翻得有些残破的字书,看着上面构成的重点,想起自己看过的许多报告,对改进注音法信心满满。
改良后的简式反切注音法,已经在不少学堂试行,与传统的反切法教育进行比较。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