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勾心斗角(第 2/4 页)
也正是因为楚国一直有军队盯着洛州地区,加上楚军快速攻破邺城、席卷河北各地,所以,周国这边积极请战的舆论,才未能最终获得大冢宰宇文护的认可。
现在,齐国已经丢了河北,收缩在河东苟延残喘,大冢宰决定与齐国和谈,然后,共同抵御势大的楚国。
为此,还要借助突厥的力量。
杜杲得了宇文护的交代,特地来邺城面见楚帝李笠,就是要来探探虚实,并收集情报。
他看着手中的报纸,只觉百味杂陈。
楚国似乎不忌讳报纸上刊载的消息“泄密”,所以他想知道的事情,大多能从报纸上获得,而不需要煞费苦心去套话。
周国在楚国的细作,定期收集报纸,由此整理出大量有用的消息,这些消息传到长安,愈发让人坐立不安。
他们所见的楚国,强大而自信,不在乎那些“无关紧要的消息”登在报纸上,不在乎这些消息被别国轻易弄了去。
仿佛漫步山林的猛虎,不在乎百兽们知道自己的踪迹。
现在,杜杲觉得天下局势逆转的唯一指望,就是李笠早死。
李笠若早亡,其子镇不住国内各势力,楚国陷入内讧,周国才有机会。
想到这里,杜杲不由得回想起方才自己入宫觐见李笠时的情景。
见面过程没什么特别,但杜杲注意到几个细节:李笠时不时打哈欠,过于频繁,仿佛睡眠不足的样子。
其次,李笠以粉敷面,尤其眼圈附近,看样子,是要遮掩酒色过度导致的眼圈发暗,肤色发灰。
第三,李笠经常走神,目光呆滞,或许是因为酒色过度。
杜杲对自己的发现颇为振奋,认为李笠若真的酒色过度,搞不好...
但他转念一想:或许是装的?
因为听说齐国后宫妃嫔,似乎都被李笠当做战利品,发放给立功将士。
而李笠入邺后,好一阵子都住在外面,没有入住皇宫,看上去不像急色之人。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