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早有准备(第 2/4 页)
欢呼声忽然在街道南边响起,然后越来越大声,很快便蔓延过来。
郑远听着旁边的人兴奋地欢呼,听这些人喊着晦涩难懂的鄱阳话,不用猜都知道,“目标”要来了。
他和左边不远处的同伴交换了一下眼神,随后也“兴奋“地欢呼着,口中胡乱喊几声。
忽然,有几个少年挤了过来,他们因为个子小,所以猫着腰就能在人群里灵活穿行,仿佛在水草丛中穿梭的鱼儿那样。
有少年挤到郑远身边,还要向前挤,看样子是要到前方看一看皇帝御驾的情形。
郑远却警惕起来:这几个小子,极大可能是偷儿。
趁着人多,在人群里挤来挤去,偷别人的钱财。
一般是三人作案,第一个负责打掩护,第二个负责动手。
第三个在稍远的地方接应,一旦失主发现财物丢失,这第三人就要把水搅浑,譬如故意指认旁边一人是贼,误导失主,给自己和同伙逃跑争取时间。
郑远之所以懂得这么多,是因为当年就做过这种勾当。
他小心提防,见那几个少年挤到前排,正要探头出“人墙”,却被组成人墙的兵卒挡住。
那兵卒骂了几句,用脚将少年往后踹。
少年踉跄着向后退,擦着郑远的腿,向后退了几步,勉强站住,没有摔倒。
随后对着那踹他的兵卒吐了吐舌头,做了个鬼脸,向后跑。
一场小冲突就这么消散,街道上走来大队人马,有骑兵,有步兵,有举着各种仪仗、旗帜的侍卫,让道路两旁围观的百姓看得入神。
不一会,郑远看到一辆大马车在人们的簇拥下缓缓驶来,精神为之一振:来了!
天子驾六,所以马车用六匹马来拉,郑远看得清楚,拉车的每一匹马都戴着眼罩,直接将马眼挡住大半,只露出前方一道缝隙。
如此一来,马就只能看见正前方,而旁人想要射马眼,就会十分困难。
不过,这种情况下,近距离用袖箭射马头,一样能让其失控。
铁矢射中马头,马必然疼痛难耐,不管不顾,奋力向前跑,如此来,围绕在马车周围的侍卫,会有短暂时间无法保护马车。
而马车车厢可能箭射不入,所以,需要有人用子母杖破车厢板。
所谓子母杖,就是一根空心手杖里有一根‘子矛’,空心手杖底部很尖,插入木板后,细细的子矛如蜂刺般刺出,就能刺杀木板后的人。
同时数人以子母杖发难,有较大把握击杀车厢中的人,当然,他们随后会被乱刀砍死。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