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事了,即将来临的宫宴(一)(第 3/4 页)
“臣还有事,就不与康王同行了,王爷和闵大人慢走。”
“关国公慢走。”
至此,刑部的审查彻底落幕。
消息传出来后,有渠道的人都知道了关国公在刑部是怎么大发神威、仗势欺人的,同时,康王那几句经典名言也传了出来。
“你看,他像不像你儿子?”
沈询宁笑得上气不接下气,“阿桑,你说好笑不好笑,听说关国公当时脸都绿了,估计他自己都没想到,有人会把他和李勋想成这种关系。”
程桑拍着她的背,脸上的笑意也没停过。
“我很好奇,堂堂一位国公,他想帮那位尚书法子多的是,为何要自己出头,还这般歪曲证据,就不怕坏了名声吗?”
“名声?”
沈询宁直摇头,“阿桑啊,你才来京城,对京城的事不了解,关国公呢,虽然权高位重,但跟名声两个字根本搭不上边。
他在朝中为官几十年,一向都以没脸没皮著称,若今日的事,在场的是旁人要帮李勋,一定会找出反驳证人证词的证据,这才是正道。
但关国公不是,能动口解决的事,他一向不会动手。
当然,李勋的事他想找证据也不一定找的到,毕竟大哥他们也在防着,李勋做的错事又太多,处处都是把柄,关国公那样胡闹,对他们来说反而是最好的法子。”
听完,程桑对这位关国公有了大致的印象,跟她想象中那种老谋深算的重臣有很大区别。
“可惜,遇上了一个跟没脸没皮的康王。”
沈询宁也被她这句话逗乐了,“是的,康王才是没脸没皮的祖宗,关国公只能认栽,哈哈哈哈。”
……
事情尘埃落定,第二日宫里的旨意就下来了。
李勋强抢民女、残害百姓,以致京城百姓人心浮动、怨声载道,判一百棍,流放西北镜岭山。
礼部尚书李溢教子不严,事发之后不知悔改威胁证人,官降三级,不日离京去沧州赴职。
简而言之,李家完了。
百姓们知道李勋的处罚,人人叫好,一个个欢天喜地比过年还高兴,而李勋的事也给众人敲了个响钟。
一是,约束好家中子弟,李勋这个前车之鉴在,谁也不想被一个不孝子孙连累全家。
二是,武阳郡王府得罪不得,没瞧见关国公亲自出马,也没救下李勋吗?
于是,武阳郡王府这个年,终于过痛快了,再也没有烦心事上门。
平静的日子一连过了十余天,直到十五上元节前夕。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