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家世(第 3/4 页)
杜守义犹豫的看了看杜若,最后苦笑道:“但你让我怎么整饬他们?整饬他们之前,得先整饬我们自己!”
“我们自己?”杜若不解了。
杜守义点头:“有些事你不知道,你母亲的娘家家不仅是将门,还是巨商,在汴京有十几家当铺行,你母亲嫁妆里也有五六家当铺!咱们杜家在苏州老家……也有人放贷。”
杜守义说完,杜若直接石化,他万没想到,口口声声要斗地主的自己,就是大地主。
‘还真他娘的成恶龙了啊!’
“所以啊!”
杜守义拍了拍杜若肩膀,语重心长道:“你说为父怎么好意思整饬当铺高利贷,整治了,别人会问我怎么不整治自己家的?但我敢整饬自己家的产业吗?不说家里的叔伯兄弟不答应,就是你母亲,也能把我吃了!”
杜守义一脸苦涩,继续道:“若儿,你满腔正义,为民请命,为父很欣慰,但当铺和民间放贷毕竟不算什么大弊,各州都差不多,不也没什么大乱子。身为大宋好男儿,当志在收复燕云十六州,何必在乎这些细末。”
杜守义对杜若一番安慰,杜若则心情复杂。
‘看样子,还没法管了。’
杜若有些无奈,利益相关,暂时匿了吧。
临走前,杜若请杜守义帮黄培求个情,杜守义自然答应,说会保黄培最多被革职罢官。
宋代对官员处罚一般都是外贬,越偏远的地方代表惩罚越重,比如还未开化的岭南地区,很多官员在外贬的路上都受不了屈辱自杀了,或者受不了路途颠簸生病挂了。
这个时代对官员最狠的处罚就是外贬到海南岛儋州,相当于二十一世纪中国人被贬到非洲当酋长,饮食医疗卫生条件奇差无比,有宋一代被贬到海南岛的官员基本没有活着回去的。
只有一个人除外,也只有他能被贬到海南岛还乐呵呵吃生蚝,最后不仅回去了,还顺便教出了海南岛有史以来第一位进士。
他就是杜若现在的大舅哥苏轼,杜若前世之所以把他视为偶像,不仅仅是他绝世无双的诗词文章书法,更因为他在逆境中乐观豁达的人格魅力。
所以,相对于被贬官折腾半死不活,罢官简直是恩典。
————
第二天,杜若开始想着处理到手的那批不义之财,于是他找到了一个人。
“大肠,你不够意思啊,这么久也不来找我玩!”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