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大局已定(第 2/2 页)
扎木合告辞后,张俊长叹一声道:“看来刘君为了匈奴的和平稳定,还是选择了妥协,不过这样一来,匈奴人团结在了一起,必定又会对中原虎视眈眈。”
张俊顿了顿,又道:“也不知她父汗于夫罗突然驾崩是寿终正寝还是人为造成的?”
管辂道:“这些都不重要了,匈奴人自己的皇帝是怎么驾崩的也轮不到我们汉人来管。既然刘君已经没有了性命之忧,那我们明日就起程回中原吧。师侄你好好静养,明日功力也该恢复七八成了。”
管辂离开房间后只剩张俊一人,他又开始惆怅了起来,当初想好在塞外归隐,从此不再踏足中原,没想到终于还是有一天要返回中原。
……
……
汉廷东都洛阳城内,曹操觐见年仅十六岁的汉献帝刘协,曹操刚刚击败弘农的太平军,志得意满,而刘协自李傕和郭汜死后这段日子却过得甚是狼狈。
关中一带各路诸侯常年厮杀,再加上连年大旱,粮食颗粒无收,天灾人祸不断,造成十室九空,饿殍遍地。
就连天子刘协都沦落到经常吃不饱的境地,这才想着东归洛阳,可惜洛阳自被董卓纵火焚城以来,也是断壁残垣,就连像样的宫殿都没有,只能暂借中常侍赵忠的府邸居住。
曹操觐见刘协极为庄重,披挂好臣子应有的全部行头,听宣而进,趋步低首,三拜九叩,垂侍待询。
刘协饱受强臣欺侮,先是董卓,后是李傕、郭汜,就连王允执政那段时间也只是把他当成孩童,哪个有像曹操这般对他恭恭敬敬,刘协立时对曹操好感大增。
刘协对曹操说道:“听闻爱卿殚心竭虑治理青州、兖州,百姓安居乐业,朕心甚慰。”
曹操脸有些微红,心里暗道:“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哪来的安居乐业?”口中却道:“国逢圣主,中兴有日,臣理应尽心,以报皇恩。”
刘协又道:“朕年方幼冲,朝政事务繁重,诸事还要劳爱卿勤加进谏。”这其实就是句客气话,他也知道,大汉江山早已不是他刘协能说了算,各地诸侯割据,谁也不把汉室放在眼里。
“陛下既有诏问臣,臣若不直奏是为不忠也,容臣直言,自黄巾乱世,董贼误国,朝廷仓储遗尽,日用危艰,四方州郡,截钱粮而自肥,三公居朝,欲果腹而不得,国费拘谨,生灵涂炭。而洛阳遭董贼焚毁,已成断壁残垣,宫阙敞废,以至荆棘丛生,如重筑造,所费必巨,且非数载不能竣工,于此国难当头之时,大兴土木之举,臣以为不妥。”曹操进言道。
曹操此意就是想让刘协迁都,这样自己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
刘协听着也觉得曹操说的有些道理,他住在关中整体挨冻受饿,这种日子也实在是过够了。
曹操继续道:“臣蒙圣上重托,执一方军政,总须回籍以尽职守,离京之后,虽时能稍供圣需,奈沿途甲兵盘剥,恐滴水难达京师,臣实不忍旁观陛下与朝臣复蹈饥寒,是以寝室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