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移驾许都(第 1/2 页)
曹操的话敲到点子上了,刘协确实受够了忍冻捱饿的苦日子,他回想起自己在东归洛阳的时候沿途跟臣子们一起啃树皮,那真是非人一般的生活,如今听到曹操说要走,顿时慌了,他见曹操难得如此忠心耿耿,不依靠这棵大树,上哪再找荫凉去。
刘协忙道:“爱卿忠君忧国之心可嘉,朕封爱卿为朝中录尚书事、假节钺,领司隶校尉。”
皇帝很聪明,封曹操为录尚书事,即总揽朝政,那么,曹操就必须留下来,因为,只有在皇帝身边才能协助天子处理朝政。
假节钺,节即符节,是古代帝王派遣将相委以重任时用作凭证的一种信物,有了它就有了斩杀违犯军令者的权力;钺则是古代一种像斧的兵器,是帝王所专有,代表征伐之权的一种斧钺,有了它就有了统领内外诸军的大权。
领司隶校尉就是说把整个京师的防务都交给了曹操,换句话说也就是把整个汉廷以及自己的性命都交给了曹操。其实刘协从小当惯了傀儡,反正交谁不是交,何况这些都是空头衔,对于刘协来说,既然遇到了如此忠心的曹操,便想用官职来收买他。
而官职正是曹操想要的,虽然他占据着青、兖二州,但是名不正则言不顺,如今有皇帝亲封,名正言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战略方针初见成效,曹操从名义上已经成为了当时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现在洛阳内外全是曹操的驻军,曹操把军营设置在洛阳城外,以彰显自己的君臣之礼。曹操帐下谋士虽多,但最为信任的仍是荀彧,他回到军营后请教荀彧道:“虽然来到洛阳,但往下该如何走?请文若教我。”
荀彧道:“久留洛阳多有不利,主公如今圣眷正隆,必定会遭袁绍嫉恨,而颍川郡的许县三面环山,同时离强敌袁绍相隔甚远,且颍川仓库屯粮充足,地广物多,可保陛下无忧。”
曹操同意了荀彧的建议,可移驾许县毕竟是大事,须征得天子和朝臣的同意,董卓当年不顾群臣反对,强掳天子迁都长安,结果最后失尽民心,曹操可不想重蹈覆辙。
所以,曹操在实施荀彧的计划前还有一个工作要做,需要摆平朝中众臣,他上书天子,封董承、伏完等皇亲国戚以及汉室老臣共十三人为列侯,争取到了汉室众臣的好感。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李豪也在被封侯的十三人中,曹操对此人有所忌惮,此人是皇后伏寿的心腹,而且还掌握了皇宫内的羽林军,即便是在洛阳城外,他也有一支三万人的部队驻屯在梁县。
驻屯在梁县的将领叫杨奉,起初跟随凉州军阀李傕,后来李傕和郭汜双双殒命后便投靠了李豪,在护送汉献帝刘协从长安东归洛阳时因功受任为车骑将军。
谁都知道把皇帝掌握在自己手中就是最牢靠的,李豪是个聪明人,虽然被封了侯,但他却绝对不会坐视让曹操带走刘协。曹操私下派人送了许多厚礼给李豪,并告诉他如今洛阳粮食短缺,要暂且让天子移驾鲁阳就食。
奥妙之处就在于曹操声称去鲁阳,而去鲁阳要经过杨奉驻守的梁县,李豪觉得若让天子到了自己的地盘,那到时天子的去留就轮不到曹操作主了。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