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驱虎吞狼(第 1/2 页)
许都城中,曹操方面也没闲着,荀彧的“二虎竟食”计策没有成功,紧接着,荀彧又向曹操献了“驱虎吞狼”之计。
曹操问道:“何为驱虎吞狼?”
荀彧解释道:“第一步,暗中跟袁术讲,刘备给朝廷上密表,要进攻袁术。第二步,以天子的名义下一道诏书,让刘备去讨伐袁术。刘备如果和袁术交战,吕布一定会有所动作。”
曹操又盛赞道:“我有文若,徐州早晚必能拿下!”
刘备接到皇帝让他讨伐袁术的诏书后,很是无奈,他明知道这是曹操的意思,可却不敢违抗命令。
曹操要学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奉天子以令不臣,成五霸之业。春秋时期周王室虽然衰微,但是各路诸侯名义上不敢公开违背周天子的命令。
同样的道理,现在汉室衰微,汉献帝的诏书恐怕除了袁术,其他诸侯也不敢公然违背。一旦不执行,就会被其他诸侯抓住口实。
比如当初袁绍和公孙瓒也曾打得不可开交,那时董卓借汉献帝的诏书让二人停战,二人不但停战了,而且对传诏书的使者都非常敬重。说白了,汉献帝虽然无权,但是名义上还是汉朝的皇帝,汉朝名义上还在,这个底线大多数诸侯不敢逾越。
刘备为何不敢违背,他的顾虑就在于他的旗号是兴复汉室,如果公然不执行天子的诏书,会让天下人怀疑其兴复汉室的真伪,就可能失去一面看似正义的旗帜。
兴复汉室这面旗帜对刘备来讲太重要了,刘备的能力不如曹操,刘备的出身不如曹操,刘备的*也不如曹操,刘备手下的人才更是远远无法和曹操的人才团队相比。
刘备要想跟曹操争夺天下,刘备有什么优势呢?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就是借兴复汉室之名反对曹操。虽然东汉王朝已经被认为是气数已尽,不得人心,但是在正统观念、忠君思想弥漫的东汉末年,兴复汉室这面旗帜是有一定号召力的,在舆论上很少人敢公开反对这面旗帜。
其实在刘备阵营内部,大部分人的理想都是保扶汉献帝兴复汉室,尤其是像关羽这样熟读《春秋》的忠义之士,他之所以敬重大哥刘备,就是看重了大哥刘备是汉室宗亲,一心想辅佐大哥共同兴复汉室。
无奈的刘备只能选择出兵讨伐袁术,刘备出兵之前面临一个问题,关、张二人要留下一人守城看家。
刘备召来众人商议,说道:“朝廷不嫌备官职低微,敇封备为徐州牧,并令我奉诏讨贼,征战袁术,攻取南阳郡,几位兄弟,你们有何建议?”
张飞道:“打就打呗!袁术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还记得当初讨伐董卓的时候么,就是这个贼袁术断了咱们的粮饷,老给我们使坏,今日能打他个痛快!太好了!”
刘备道:“以前的事就不提了,今日确是因那袁术有不臣之心,天子颁诏,我只能奉诏讨贼。只是,大军出征后,这徐州城该由谁来守备?这可是一桩重任。”
关羽道:“大哥,我愿留守徐州。”
刘备却道:“二弟,大军出征,遇到事情我需与你商量,你必须与我同行。”
赵云道:“主公,那就由在下领兵守城吧!”
刘备又道:“子龙勇猛过人,是天赐先锋之将,最好也同我一起出征。”他走到张飞面前,语重心长地道:“三弟呀,徐州可是咱们的根基,重如性命,你能把家看好,那可是大功一件。”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