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均田制度(第 1/2 页)
白波军众将士见军师胡才已经跪下表示心悦诚服,许多人也跟着跪地叫道:“参见主公!”
这时依然还有一部分人举棋不定,他们在犹豫踌躇,这时张俊发话了:“众将士听着,现今是你们最后一次选择的机会,若重归我太平教,我可以既往不咎,并且我可以承诺大家,今后每人军俸比以前翻上一番!”
张俊充分抓住了白波军将士的心理,他知道白波军士兵很多都是穷苦人家出身,迫于无奈才当了兵,提高军俸的确很具有诱惑力,这时正在站着犹豫的士兵又有一部分跪了下去。
蔡琰、杨英等人看到张俊已经控制住了局面,不禁大喜过望,按照目前的形势,白波军已有三分之二的人愿意归顺,至于那些还在犹豫的,大可收缴了他们的兵器,放他们离去便可。
可张俊却想尽数收编,因为此时的他已经想出了一个更为宏伟的目标,他继续说道:“凡我太平将士,以后每攻占一座城池,便废除城里的所有田赋,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张俊提出的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均田制度,熟读历史的张俊深知中国历来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大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个重要问题。
而太平天国的均田制度,将农民平均主义思想制度化,在反对封建地主所有制、打破封建地主对农民的桎梏中,树立起了一面鲜明的旗帜,这是跨越千年的制度,把它运用在三国时代,是进步的,也是革命的。
所有人在听到张俊这一席话后都震撼了,中国至秦朝建立以来就已进入了封建主义社会,又经历了大汉四百年的充分发展,土地皆归诸侯豪强所有,百姓只能租用地主豪绅的土地用于耕种,按时缴纳田赋,这已经是深入人心的观念。
白波军士兵们都激动了,他们从未听过有人提出这样的豪言壮语,“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种口号他们之前甚至连想都不敢想,白波军士兵极大多数都是出身农民,没人比他们更清楚土地对于他们的意义。
士兵们对土地有多渴望,眼下就有多激动,几乎清一色所有白波军都跪了下去,大声地道:“主公万岁!主公万岁!”他们的声音是无比的赤诚,无比的炽烈。
而蔡琰、杨英、林杰和刘健他们也是用无比崇拜的目光看着张俊,蔡琰出身名门,是富贵人家的小姐,她虽然不懂农民对土地有多渴望,但她却知道张俊这口号具有震天撼地的力量,因为从现场士兵们山呼海啸的声音已经可以感受得到。
杨英、林杰和刘健他们也是出身卑微,虽然不曾当过农民,没有白波军士兵们那样被地主剥削的强烈感触,但张俊那句“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让他们有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张俊勾勒出的画面像是人间天堂,使人心驰神往。
而站在远端的金相佑看张俊的眼神却有些复杂,眼神里面既有几分欣赏,又有几分忌惮。
欣赏的是张俊的确很有才华,往往有出人意表的言论,让人惊喜不断;忌惮的是张俊的这个口号太过敏感,在朝廷为官多年的金相佑已经察觉出了张俊内心的欲望与野心,这口号比之当年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具煽动性。
就这样,张俊成功收服了白波军,全部收编至太平军,白波谷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以前,白波军的多数士兵并非真心想当兵,有些是被抓了壮丁,有些是迫于生计,如今,他们有了张俊这位新领袖,也有了响亮的口号和目标,所有人都感觉看到了未来的曙光。
而杨英提出要把教主之位归还张俊,说道:“教主,杨英只是暂摄教主之位,如今教主您安然无恙,这教主之位杨英是万万担当不起!”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