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第一站思密达(第 2/4 页)
工业生产大幅下滑,发电量零增长,大量中小出口企业关闭,沿海地区失业潮出现……
所以,为了解决国内经济“硬着陆”的紧要问题。
避免更大规模的失业与经济衰退……
“四万亿”计划的激励和投资方向,
主要集中在了房地产、大型基建等领域。
在产业策略上,
大力扶持的十大产业中,绝大部分都是如钢铁、造船、纺织、有色金属等旧产业,以及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等……
虽然客观来说,正是当时这一剂猛药的强刺激下。
“力挽狂澜”的把中国及时拉回正常的轨道上来,避免了恐慌、避免了失业。
中国也因此,成为了最早走出金融危机“泥沼”的国家。
但同时,
这些投资方向和产业策略,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如房地产泡沫积聚、地方政府债务及连带的银行坏帐风险加大,以及部分行业产能过剩……
这一系列后续问题,
也给后来中国整体经济转型和发展,留下了很多隐患。
最重要的是,
中国错失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最佳时间窗口!
“四万亿”这种国家级别的政策,
隋波自然没有能力,做出什么改变……
但他还是希望能够利用自己的力量,在某些关键的点上,做些事情!
比如,半导体产业链;
比如,以操作系统为核心的软件产业链;
比如,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手机零配件产业链上下游制造业……
他到那时,手里差不多应该有200亿美元资金(约合1400亿人民币)。
这个体量的资金规模,已经不算小了……
不光可以对外,也可以对内,进行投资收购!
四万亿计划不出意外的话,
还是会如前世一样,以“国进民退”的形式,进入那些传统的产业……
这些隋波都并不关心。
他的目标是:
投资那些上述相关产业链的优秀企业,并加大这些公司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
并通过国内外的大量投资并购,形成一个大的“松散式”产业集团。
这样,就可以通过内部“合作”的方式。
进行国外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的引进,快速研究、消化、超越!
所以,这是一个超级庞大的计划……
隋波必须尽可能周详的,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到了他这个层面,
已经必须要考虑到政治、国际关系、众多大财团利益等等。
博弈的对象,也将会更加复杂和难缠。
不过,隋波倒是充满激情、斗志昂扬!
无论是国家还是公司,
任何一个团体的崛起……
都必然要伴随着,旧秩序的瓦解和重组。
都要打败无数对手,踏着无数的残骸,在“血与火”中,走向成功!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