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101章 焦味(第 3/3 页)

    科举的问题,其实秦牧自己何尝不需要仔细想想呢。

    总体而言,在唐宋两代,科举考试的作用是比较积极的。

    但从明朝开始,科举制度实际上已是弊病丛生,颇有些积重难返之态,科举考试的作用已经逐渐变成弊大于利;

    除了束缚文人的思想、造就千千万万个孔乙己那样的迂腐文人之外,对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影响,也无处不在,而且其影响力已经达到了让人震惊的地步。

    大家似乎忘了,科举考试的初衷只是为了选拔一些官员。

    秦牧记得以前看到余秋雨曾这样描写科举制度的悖论:“本来是为了显示公平,给全社会尽可能多的人递送鼓励性诱惑,结果九州大地全都成了科举赛场,一切有可能识字读书的青年男子把人生的成败荣辱全都抵押在里边,科举考试的内涵大大超重;本来是为了显示权威,堵塞了科举之外许多不正规的晋升之路,结果别无其它选择的家族和个人不得不把科举考试看成是你死我活的政治恶战,创设科举的理性动机渐渐变形。遴选人所应该有的冷静、客观、耐心、平和不见了,代之以轰轰烈烈的焦灼、激奋、惊恐、忙乱。不就是考了一点文化知识么?不就是看看哪些人有担任行政官员的资格么?竟然一下子炒得那么热,闹得那么火,一千多年都凉不下来,几乎把长长的一段历史都烤出火焦味来了。”

    总而言之,本来只是为了选拔一些官员的科举考试,因为太多的装饰,太重的渲染,把所有读书人的心都扰乱了,没有多少人能再静下心来做学问;

    把九州大地上的所有人的心态都扭曲了,所有人都以中举为最大的荣誉,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你的人生价值,除此之外,你什么也不是。

    因此,科举考试若不改革,所有人的心态就会一直扭曲下去。

    西方的自然科学为什么能逐渐超越中国,是中国人不够聪明吗?

    不是。

    答案或许只有一个,中国的读书人把所有的聪明才智,甚至是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科举考试中去了,他们刺股悬梁,凿壁偷光,日复一日皓首穷经,为的不是自然科学,为的只是金榜题名。科举制度不改革,中国的自然科学怎么发展?

    未完待续……)

    第1101章焦味: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晋末长剑 江湖三女侠 沉溺 万历明君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折尽春风 秘密部队之龙焱 北齐怪谈 希腊神话 风声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 斗罗:从俘获教皇比比东开始 明末:帝国崛起 小老板 大汉帝国风云录 大清要完 大唐:长乐赖在我家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