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前往少林(第 1/4 页)
襄阳离嵩山不远,在白夜前世,湖北和河南相邻,按照现代交通工具发达,只需几个小时便可达嵩山。
这个时代,交通工具不多,马车是路上最好的工具,尤其适合像白夜这样的四岁小孩。
在母亲和父亲关切的眼神里,白夜坐着马车远行,前往嵩山少林。
他找的借口是为父母祈福祈寿,这让郭靖十分感动,满怀欣慰,他本就是一孝子,自家幼子去嵩山少林为自己祈福,这份孝心使他不能拒绝。
在出发前,他派了一名江湖高手随行,毕竟是自家四岁的幼子,他得照顾一二。这高手武功倒不如何高深,但行走江湖多年,自有一套避凶趋吉的经验手段。有他保护,只要一路安分,必能护得白夜安全。
路上的生活,平淡无奇。一路来,按照赵大叔的吩咐,不惹事,不胡闹,行路很平静。
那随行高手赵大叔,很惊异这郭家小公子不似平常四五岁小儿追鸡撵狗,惹得猫不喜、狗不爱,反而极其冷静,不好动,全不似一个小孩。
出了襄阳不久,就到了蒙古地界。金国此时灭亡多年,生活在原金国疆域的百姓,自然而然成了蒙元百姓,生活比在金国时,更艰辛数倍。
蒙古老爷们可不是善男信女,动扯对百姓打骂只是轻事,若是心情不好,怒处当街杀人也属常事。兼有如狼似虎的蒙元骑兵劫掠,白夜不知多少次看到有女子被掳,小孩老人被杀。
赶车的赵大叔一脸平静,眼里射出浓烈凶光,周身杀气激荡,这些蒙古人实不当汉人为人。
白夜坐在马车里,很平静,是真的很平静,他默默地看着这些人间惨剧,毫不动容。
这世间有太多不平之事,有太多国仇家恨之人。可他能尽管吗?
不能,他现在年幼,没有武力,没有势力,说的话,只会被人当成狗屁。最大的可能,是打抱不平不成,反涉险境,这非智者所为。
既然不能帮助这些受苦的百姓,不能替天行道,打抱不平,那还有什么不能冷静的?不能镇定的?
而且,白夜并不是一个忧国忧民,像其父郭靖那样的人。
他会反元,但只是因为他有目的,且他不仅是反元,他还会将南宋烟雨繁华一并葬送。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