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中国帝国主义(第 3/4 页)
“正宗的大将军,打鬼子立功了,上面提拔当装甲师师长了。”徐受谦笑道。
母亲没什么文化,他尽量把话说得直白些。
“那就好,打鬼子好。”老太太满意地点头,又问,“装甲师是什么师?衣服上装铁甲的?”
徐受谦心里感慨,自己那个木讷的弟弟南下武汉后,仿佛人生走上了星光大道。早知有这等机遇,当初自己就——
“装甲师就是铁牛装大炮,人坐在里面开炮。”
徐家老爷解释道,铁牛,就是拖拉机,农村人常叫拖拉机铁牛。
其实徐家老爷也没见过装甲部队是怎样的,只是从大儿子口中知道个大概。
装甲兵是个新鲜玩意,别说他这样的中国边缘知识分子,就算是会玩的城里人甚至外国人,也未必了解装甲兵。
不过不妨碍徐老爷为儿子骄傲激动:“这仗打得好,扬眉吐气!”
中日一战,第六装甲师扬名天下,打得不可一世的关东军屁滚尿流,也让徐先前一举成名。
连阎锡山都忍不住在自己脸上贴金,若是我山西有徐先前这样的将领,就……
看见老爹和老娘从火车上下来,徐先前连忙迎上去。
“爹,娘,孩儿不孝,多年未见,想死你们了。”徐先前惭愧道。
“男儿志在四方,不做女儿态。嗯,我儿精忠报国,杀敌沙场,老父心中甚慰。”
徐老爹激动的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中过秀才的他有几分矜持,不像老伴那样随意,一见到儿子就扑上去,仅仅地抓他手,上下摸头摸脑,又对儿子身上那一身笔挺的将军服产生敬畏,动作有些小心翼翼,又觉得好看威风,心中欢喜得很。
多少思念之情都在一声“儿啊——!”之中。
“大哥,这一路顺利吧?”徐先前对兄长道。
“顺利。”徐受谦点点头,兄弟拥抱完,又道,“你现在责任重大,不会打扰你吧?”
“军队不算忙,不像政府那边,千头万绪。”徐先前道。
兄弟俩有不少话要说,不过还得回家再说。徐先前一身军服引起火车站不少人的关注,人们被卫兵远远地隔开。
他们一行人离开后,火车站很快恢复了秩序。
“这一仗打得惨烈,日本人早早架设好大炮对着北大营轰炸,城里不少建筑损毁,没来得及清理。
杨长官的意思是,干脆把城墙拆了,拓建新城区。”
经过市区时,徐先前对兄长解释道,而二老坐在另一辆车里。
“杨永泰此人有几分本事,又受中央信任,在上海做了几年市长,短暂主政北平期间,对北方工业建设多有贡献。派他来沈阳也算是知人善用。”
徐受谦道。
战事了结,军队安静下来,倒是中央大力开发建设东北,机会比较多。
徐先前简单讲述东北未来的发展情况,对于兄长的来意,他有几分了解,到军界发展反不如从政!
留过洋,在南华有过“剿匪”历练的他,早已没有自己在外面发展,亲人在农村安分做人的观念,与其待在地少人多的山西,不如举家迁移到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的东北,也算是为开发东北做点贡献。
新来的人,无论军官还是政府职员,都受到官方的鼓励——移民,投资东北。
徐先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兄长,得到认同。徐家几代都是耕田人,家中的大姐和大姐夫一家还是地道的农民,辛苦一年没什么收成,不是他们不勤奋,是他们生错的地方。
换在东北或者南华,敢闯敢拼的人早已发家致富成为新地主了。
徐先前的房子不错,宽大明亮,二老很满意,不过一听这兄弟两的决定,马上激动起来。没想过要搬家啊?!
“爹,如果人人都像你这样想,守在老家,不去建设边疆,这东北啊,迟早落到外人手里。”
徐受谦劝道。他口才好,把搬家的意义上升到民族国家的地步,徐老爹不好反驳。
中国人,谁不希望拥有良田百亩呢?
“忘了说了,我这几年从军,积累了不少钱。如今政府照顾将士,会划拨部分低价土地给军队官兵。我想,买一千亩不是问题。”
徐先前道。
“这可是很大一笔钱啊!儿啊,做人要清白啊!”徐老爷有些怀疑,警告道。
就连徐受谦也暗暗惊讶,他是当军需官的,自然会往哪方面联想。
“每分钱都是干干净净的,我才不是那种人呢。”徐先前保证道。
也不知该如何解释,致公党政府对军中将领的拉拢可谓不遗余力,特别喜欢。
养廉方式固然有向西方同行看齐的待遇,也包括投资理财。
徐先前是当上将军后才知道军队有帮将级军官打理投资的基金会,这家基金会资金庞大,不仅拥有美华银行的股份,还几乎参股了美华系所有企业,大量投资土地、矿产资源,包括庞大的海外投资。
参与国内铁路建设,河南煤炭开发,山西煤炭开发,北方钢铁公司开发等重大项目,当然,也少不了如今的东北开发建设计划。
徐先前不知道谁发明了这一套,更不知道背后那些复杂的投资,但肯定这是个天才构想,把军队上层全部络进去了。
可以说,当上了将军,根本不用着急“出去赚钱”,相反,你还想把钱交给他们去管理。
据说,基金会很早就确定参与开发大庆油田,日本人要抢占东北,军委会的头头们能无动于衷?
背后的纠葛不好对家人解释。
没过多久,徐家就在沈阳城外买下一大片土地,原主人是什么狗屁满洲开拓团,被一举“消灭”后,土地终于物归原主。
不过,在这个时空,估计没人立碑诵德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