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432 T型车中国化(第 3/4 页)
“我同学老周上次跟大生公司张总一起回国,让我们大受刺激啊!现在我们也要回国和他们一较高下!”另一个华人工程师笑道。
“还好美华基金会没有骗我们,我们留在美国多一段时间也是值得的。”又一人道,这人似乎有管理经验,提醒宋子安注意国内汽车人才缺乏,要加快汽车工人的培训。
……
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很快代入角色,讨论如何建立汽车工厂。
这些人大多受美华基金会的支持,或者受惠于美华基金会,才得以到美国留学并进入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学习制造汽车。
在美国,大概有5人左右的留学生或者知识分子直接或者间接受美华基金会影响,他们百分之八十是理工科人才,在美国学到技术后,被引导回到中国和南华,加入美华系的各大工业联合体。
在二十年代,华人=中国人,都有一颗中国心。
和宋子安见面后,那些华人工程师欣然同意回国创业,加入宋子安的汽车创业团队,制造中国人自己的汽车!
(要不是司徒南指示美华基金会安抚留下来华人工程师们,上次张晓若就带走所有的华人汽车工程师,不会留给宋子安一个人技术员的。)
宋子安交给汽车团队任务,让他们按照中国国情改进福特t型车。
在底特律处理完事务,宋子安又飞到纽约向司徒南汇报,他大方地走进司徒南第五大道的公寓。
劳拉的情绪处理得很好,没让宋子安感到尴尬,热情地欢迎宋子安。
嘘寒问暖一番后,识趣走开,留给宋子安和司徒南交谈的空间。
“第一次国际大采购,感觉如何?”司徒南看着脸色有些憔悴,但眼睛里放出兴奋光芒的宋子安笑问道。
“25万美元资金就这样随手一划就没了,心里感到压力。”宋子安老实道,给司徒南解释交易的情况,以及他的想法。
生长线毕竟是落后的,花费1万美元,倒是t型车的整套技术和技术授权花得钱更多,其中还包括5名福特公司派到上海指点中国人制造汽车的美国工程师。
厂房建设、原料采购、工人培训、工资成本等等,大体加起来,把汽车公司搭建起来至少得要5万美元。
随着合作深入,还有第二笔、第三笔更多的资金。
“汽车工厂真是吞金兽,没产出之前,就得投大笔资金进去。国内条件不算好,配套工业基础还是单薄,要投资汽车工业,成本就更高了。
不像当初投资火柴厂,我估计至少得熬三五年。”
宋子安道。
司徒南点点头,宋子安头脑还是清醒的,对国内汽车工业环境有清醒的认识,没有满目乐观,也没有气馁,能做好迎难而上的心里准备,这很难得。
“说起来,我还得谢谢姐夫你背后帮了我不少忙,我没想到你早就为我准备好汽车人才了。呵呵。有了他们,我不怕福特汽车派过来的技术人员挟技自重了。”
宋子安笑道。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