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7 制冷变革——氟利昂(第 2/4 页)
刘鸿生自信一笑,为了解决灌装问题,他没少跑隔壁的宝钢,并利用自己在美华财团的影响力对宝钢施加压力促成此事。
至于说氟利昂罐爆炸,这还没发生过。
“工厂每年能生产五千吨氟利昂,全部供应给美华电气,三井旗下的一家公司想和我们合作,不过我没理他们。”
刘鸿生又道。能让日本人吃瘪,他有些得意。
“别人可没有我们美华电气大方,舍得花1000元每吨的价格向你购买氟利昂制冷剂。”看着刘鸿生得意的样子,一旁的许舟洋终于忍不住抱怨了。
“呵呵,这叫独门生意,全亚洲就我一家,你嫌贵可以去美国买,巨人化学公司不是在洛杉矶新建了氟利昂工厂吗?”刘鸿生说着下巴微微扬起。
全世界获得氟利昂专利许可的只有三家公司,分别是中国美华化学公司、美国巨人化学公司以及德国巴斯夫公司,后两家远在美国和欧洲。并且只有美华化学的上海工厂最先实现量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华化学公司能在制冷剂市场肯定能抢到一块很乐观的蛋糕。
“看到没,刘生这小人得志的样子还挺可爱的!”许舟洋看了看司徒南。调侃道,心里有些感慨。
前些年自己在美华财团的地位还有些优势的,现在刘鸿生这些本土派已经赶上来了,刘鸿生掌管美华财团大部分的矿业、能源、一部分化学领域的业务,地位已经和掌管电气业务的自己平起平坐了。
“刘生的能力我一直是欣赏的,如今美华矿业垄断了亚洲的萤石市场。日本人几乎没有可能进入制冷市场和我们竞争。就算是巴斯夫,估计也只能找美华矿业合作,除非他们能在苏联找到充足的萤石供应。”
司徒南道。
萤石产地主要在中国和苏联,苏联受到世界封锁,不可能敞开大门做生意,相反,美华矿业优势就比较大了。
“是啊,美华矿业就算不做化工,卖原料也能赚饱了。”许舟洋点头附和道,有些羡慕地看了刘鸿生一眼。
“说起来还是司徒先生的目光高远,未雨绸缪,打通了江西、浙江的铁路,才给美华矿业打下发展基础。”
刘鸿生这会谦虚了,心里明白自己没那么大本事,一切的一切都是司徒南布局谋划,自己执行罢了。再说,比起氟利昂制冷剂,美华电气生产的冰箱才是真正的暴利。
三人笑着谈着,话题总离不开产业发展这个宏大的命题。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