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穆迪——惠誉公司(下)(第 2/3 页)
类似工作的还有穆迪和惠誉这两位大师人物。
他们的这些文章包含真知灼见,后来都被载入大学的教科书里,就连后来的一代投资天才巴菲特也曾受过格雷厄姆的影响。
这使得后来纽约时报不仅是时事新闻报道的权威,同时也是财经人士必看的两大报纸之一。
也许是做的太出色了,不久后《纽约时报》的财经版面被独立出来,以一份新报纸《纽约财经评论》称雄于华尔街报界,他的死对头就是《华尔街日报》。
本来格雷厄姆的第一目标是《华尔街日报》的,可惜《华尔街日报》属于有洛克菲勒背景的道琼斯公司,又怎么会卖给新生的穆迪·惠誉公司呢?
碰了灰后,格雷厄姆不得不怒而瞄上了《纽约时报》。
经过他不懈努力下,《纽约时报》的持有人奥克斯家族终于同意将《纽约时报》并入穆迪·惠誉公司,同时他们也成为穆迪——惠誉公司的股东。
股份排在大股东罗伯斯证券公司,格雷厄姆,之后的第三位,还有两位就是公司的创始人约翰·穆迪和约翰·惠誉。
除了报纸之外,野心勃勃的格雷厄姆还创办了一本关于财经的杂志,名字叫做《财富》。嗯,这名是司徒南取的,可怜的人亨利·鲁斯最后只能沦为《财富》杂志的编辑了。历史上他是这本著名的财经杂志的创始人。
如果加上司徒南手中的《洛杉矶时报》的话,那美国五大报业集团就有两家被司徒南控制了。
这也是时下美国的报业还没有发展到后来那种发达程度的原因,让司徒南可以在早期的时候用较低的成本把这两家重要的报纸买下来。
至于想用报纸来赚钱的念头司徒南从来都没有过,经营一家报纸不像司徒南投资其他行业那样有稳定丰厚的回报,面对的竞争也激烈。
美国每天都有许多的报纸(主要是本地小报纸)出现,越来越多的杂志周刊也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这对大报纸来说形成了挑战,而且传统的报业市场也开始被新兴的广播媒体占去一大部分份额。
随着这两家报纸的发行量的扩大,维护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为了迅速扩大《纽约时报》和《洛杉矶时报》在美国媒体行业的优势,司徒南不仅没能从报业上获得利润,反而每年倒贴不少钱进去。
由于担心来自其他方面的压力,司徒南一直没把这两家报业集团合并起来,反而让《纽约时报》和《洛杉矶时报》一东一西,默契竞争,暗地里控制美国的舆论市场。
不过美国始终是白人占主流,是新教徒主导美国的价值观,司徒南也不敢妄想通过两份报纸就可以控制美国的舆论,不过有了这两把利器,至少可以潜移默化一些东西,在其他方面也能阻挡一些非议。
就好像在欧洲声名狼藉的犹太人,在美国几乎没有说过犹太人的坏话。原因有多种的,不仅是因为美国社会自由平等的思想,更重要的是犹太人在经济金融上的成功,他们手中也掌握了美国舆论媒体。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