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三百四十六章 清东陵(第 4/4 页)

    亲眼目睹太常已死,他依旧满面冷漠,就像事不关己一般。

    沉默片刻,才听他冷哼一声:“我茅山的人,绝非让别人想杀就杀!既然这样,北邙也需付出对等的代价!”

    冰冷萧肃的凌厉杀气,随着一言一语滚滚弥漫。

    …………………………………………………………………………

    清东陵坐落在河北省遵化,清东陵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北有昌瑞山做后靠如锦屏翠帐,南有金星山做朝如持芴朝揖,中间有影壁山做书案可凭可依,东有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西有黄花山似白虎雄踞,东西两条大河环绕夹流似两条玉带。群山环抱的堂局辽阔坦荡,雍容不迫,真可谓地臻全美,景物天成。当年顺治到这一带行围打猎,被这一片灵山秀水所震撼,当即传旨‘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从此昌瑞山便有了规模浩大、气势恢宏的清东陵。

    此时正值日丽天中,空中白云朵朵,清风徐来。在东陵昌瑞山山顶,早已聚集几十名有道有俗之人,从山顶向下看,更显得整个东陵随山势起伏,巧妙与山水融合无间的各种殿宇、城垣、门坊、道路、桥涵,金黄碧绿、丹红雪白,气势恢宏壮丽而深沉。不愧是建筑艺术达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顶峰的皇家陵园。

    但就这么一处阳光普照的胜地,此时举目瞭望,却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存在,说不出的冷寂凄清。

    “好一个集天地灵秀的风水胜地,可惜如今已成人家鬼蜮了。”首先说话的正是这一群人隐约的领头者——当代天师张元旭。要知道龙虎山向来被天下道教信徒视为祖庭,在他号召之下,齐云山、青城山、鹤鸣山等道家名门都有高人参与,有些甚至是掌教亲至,不过由于如今天路已绝,这些名门比龙虎山更是衰微得厉害,甚至都没有金丹高人乃至鬼仙出现。

    而与张元旭并肩而立的确有两人,其中一人正是一眉道长。如果说龙虎山代表道家名流,茅山则代表民间宗派与高人,其中也不乏高手。

    此时一眉道人也沉声应道:“此地盗取天机,建造出巨大的洞天,在外观望虽无异样,但若踏入一步,立即不见天日,不见月华,不见星光,自成乾坤。如此手段,实在不愧为地仙之能!”

    听了这话,一眉身边的一位老道却长笑一声:“地仙再强,终究也已陨落,仅此一个不完全的洞天世界,就能阻碍我等不成?”

    这位老道却是一名王宗超认识的熟人,一贯道的太上教主——老道路中一,他的道号为通理子,此外还有金公祖师、弥勒祖师以及白阳初祖等诸多称谓。

    应该说,对于联合一贯道同来,龙虎山方面的心态是相当复杂的。要知道一贯道这种号称五教合一的教派,对于正统道家而言绝对属于左道旁门,而且一贯道在传统上尤其擅长蛊惑民众,历史上与白莲教、太平天国、义和拳等“乱党”多有牵扯,与天师教这种一向站在朝廷一边的道家还有过不少冲突。

    然而实力决定一切,若在以前,一贯道这类神棍教派只是不入流。但在天路断绝之后,一贯道却利用民间无主信仰神力而乘势而起,迅速壮大,其《请神大法》修炼到高深境界,甚至可以和龙虎山的《金丹大道》抗衡,而且低辈弟子利用请神、神打之类左道也比龙虎山弟子更易速成,更兼信徒广大,教人无法不重视。

    不过奇怪的是,他们这群人中却少有僧人,似乎佛门对此事仍不想介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彼岸之主 山河志异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五仙门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叩问仙道 玄鉴仙族 过河卒 魔门败类 剑啸灵霄 武圣! 阵问长生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剑来 盖世双谐 志怪书 修仙琐录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我不想上梁山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过河卒 修炼9999级了老祖才100级 阵问长生 仙逆 遮天 修真门派掌门路 造化娲皇 仙人消失之后 中州录 旁门左道:从乱葬岗开始 一渣到底[快穿] 原来我是道祖 五仙门 我是仙 穿越战国之今川不息 冰河洗剑录 剑来 神霄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