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三百四十三章 三尸齐聚(第 2/4 页)
来者正是张远旭胞弟——张元放,一位同样结成金丹的修道高人。但只因他之前一直在南京护持南京国民政府要人,不在龙虎山上,这才来迟一步。
他并不像张元旭一样住修《五雷天心正法》,而是修持《纯阳紫气》,这紫气乃是太阳初升之时的先天第一缕纯阳之气。张元放每日早晨都要上那高山之巅采集这样一缕,炼去杂质,去芜存菁,只留下纯紫的一丝。日积月累,也不知道历经多少年的时光才攒下长达十数丈的紫练来。
这纯阳紫气乃是太阳初升的一点纯阳,纯净无瑕,生机柔和,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阴极阳生的天地至理。以这紫气与人对敌或嫌不够雷法凌厉,然而若是对付阴鬼却是无往不利。任你鬼修再强,只要还是纯阴鬼躯,便绝对悖逆不得这层天地至理,正视不得这缕初生晨曦。其中自有阴阳变化生克之玄妙,倒不是越强烈的阳光越能杀伤阴鬼。
此时张元放人在空中,大袖飞舞,执剑而立,飘然若仙。他所手持长剑也是如张元旭背后佩古剑般的玉靶,靶上两面皆有篆字,不过长剑业已出鞘。剑长四尺许,剑脊剑镡剑锷圆润朴拙,两侧无锋,质地似金似玉。两面皆紫金法箓游走闪烁。居中一面是“春、夏、秋、冬”四个大字,另一面却是“成,住,坏,空”四个大字。
此乃天师教传承自张道陵之重宝,象征天师掌教权威之法器——“三五斩邪雌雄剑”,此时张元放手中乃是雌剑,而掌教张元旭所佩却是雄剑,一面上书“雷、霆、电”三字,另一面则书“风、云、雨”三字。
天师教开派祖师,被誉为初代天师的张道陵,曾留传下两件稀世法器,并非任何神人所练,而是由太上道祖直接赐下的先天之宝。一件便是 “阳平治都功印”,另一件,则是这 “三五斩邪雌雄剑”了。
阳平治都功印具有无上威严,能够号令诸天三万六千神明,可惜自天路断绝之后,此印威能已未能如常运用,平时只能镇于龙虎山主殿内,不用于对敌斗法。
三五斩邪雌雄剑,乃是与天师教龙虎金丹功法完美配合的一件法器,此剑分阴阳雌雄,故能够划分阴阳、调合乾坤,若是双剑合一使将出来,有偷天换日、呼风唤雨,驾雷驭电之能。
要知道华夏在东汉以前,最大的鬼类聚居之地并非北邙,而是长江三峡的酆都。只因日阳月阴,从鬼魂出现的那时起,每一个早晨,为了躲避从东方升起的太阳,鬼众们都会下意识地沿长江龙脉向西南逃去,最终在长江三峡酆都聚集起来。天长日久,也就聚集了无数鬼众,其中更有六大鬼王,八部鬼帅各领鬼兵共亿万数为害人间,他们带来各种瘟疫疾病、残害众生,不但令四川全境沦为鬼蜮,而且鬼患还越来越向周边蔓延扩散。幽冥鬼道大有气势汹汹盖压过人道之势。
如此鬼氛弥天,终为人教教主所不容。东汉顺帝年间某夜,太上老君降临在张道陵住的地方,授给他“阳平治都功印”与 “三五斩邪雌雄剑”和符箓秘书、妙诀雷法,要他诛灭横行四川的六大鬼王、八部鬼军。张道陵当时依老君法箓精修千日,修成盖世通天的道术,不久就在青城山上设下道坛,头戴平顶冠,身披八卦衣,下裹方裙,脚踏朱履,双手挥舞三五斩邪剑,头顶百尺高处祭起阳平治都功印,立十绝灵幡,鸣钟扣罄,呼风唤雨指挥龙虎神兵力士和这些恶鬼大战。足足鏖战九十天,酆都鬼城六大鬼王和百万鬼部被杀的人仰马翻溃不成军,最后地藏菩萨出面调节纠纷,令酆都百万鬼部签了城下之盟,又在佛道两门的共同运作下,这才开辟阴曹酆都,从此人鬼两界才真正被区分开。甚至后来的十殿阎王,其中还有几名是当时归顺受封的鬼王。
张道陵本人道法通天,又斩妖除魔积下无量阴德,自此修为功德皆圆满,本可立即飞升天庭。只是太上老君乃命使者下降来告道:“子之功业合得九真上仙之位,但灭鬼过多,未免杀气秽空,非大道好生之旨。子须再修三千六百日,吾待子于太清八景宫中。”故张道陵又花十年在人间广为传道,立下天师道统,直到一百二十三岁才在鹤鸣山和弟子王长、赵升三人一起升天而去。“阳平治都功印”连同“三五斩邪雌雄剑”则传于子孙,规定“绍吾之位,非吾家宗亲子孙不传”。
有此无上传承,此后天师教实为当之无愧的道家牛耳,其他如茅山之类的门派望尘莫及。可惜盛极必衰,到宋神宗时,天师教当代天师张景瑞欲效仿先祖,也立下无量功德,同样携印剑,召集门人,会同当时道家各派高人前往征讨当时已成气候的北邙鬼宗。
只可惜当时北邙已有穹冥帝君坐镇,更关键是张景瑞修为终究拍马难及当年张道陵,双方激战一天一夜后,道门众人皆不敌溃逃,甚至连“三五斩邪雌雄剑”都让穹冥帝君收走一柄雄剑!
重伤的张景瑞逃回龙虎山后,心中羞愧难当,立即就要开坛施法,拜请祖师下凡,显大神通降伏北邙鬼宗,夺回天师教传宗宝剑。然而他前脚才刚刚回到龙虎山,穹冥帝君后脚就派人将雄剑送回。
如此一来,张景瑞更是无颜以对,只能承下这因果,当即立下誓言:“从此张氏族人,绝不可以雄剑对北邙鬼众出手!”并封闭山门十年,不再理会俗务。受此一挫,天师教方不复之前在道门中如日中天之势,此后才有全真、茅山、武当诸道崛起。
也正因为如此,之前纵然形势再危急,张元旭也不敢违背先祖誓言,对来袭鬼众动用雄剑。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