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四章 东家动动嘴,帮工跑断腿(第 2/3 页)
李助的这个师弟可谓是大名鼎鼎,程子明焉能不知,就是因为他,一个差点分崩离析的绿林联盟,此时已经焕发出勃勃生机。由于梁山前一段的输血,以及后续源源不断互利互惠的私盐生意,已经让京西、荆湖境内九成以上的私盐贩子,都把王庆当做衣食父母供着。
王庆手上宽裕了,联盟之内的事情自然好解决,经过这段时间的休养生息,王庆手上能拉出去打仗的正规军,已经突破三万大关。在袭扰攻打田虎的官军后路各部的战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战斗经验,已经让不少悍匪完成向职业军士的转变,是以此时,王庆才有兵发七路的实力(邓州、襄州、均州、房州、金州、随州、光化军,这七路驻军都不多,连朝廷兵力最盛的邓州,也才四营步军,不到两千禁军)。
在此之前,王庆也学着在梁山上耳濡目染的各种军制,也把手下编为营级基础的单位,带头的是指挥使和副指挥使,往下一层是管军提辖使,管军提辖副使,再下便是正、副牌军(王庆一定感到很亲切,因为他便是副牌军出身),最后是十将和将虞候,跟梁山修订后的现行军制如出一辙。
王庆军各营兵士都是从各个山寨中选取的精壮,前面通常冠以“房山一营”,“杏山二营”之类的番号,最终有编制的全部集中在伏牛山自己手中,至于选剩下的老弱病残,以及一些不好安排的刺头头领,全都哪儿来的回哪儿去,直丢回原本各个山寨,既可壮大声势,又可以眼不见心不烦,两全其美的事情。反正现如今王庆养得起他们,只要不捣乱,一切好说。
虽然这种脱胎换骨的改变,离不开内因。也就是王庆本人,但跟外因密切攸关,只要梁山方面停一天的私盐生命线,伏牛山就要遭受一天的损失,若是停个三五月大半年,只怕王庆就只能揭竿而起,靠打劫官府来养活这么多张指着他吃饭的嘴了。
正因为如此,李助在王庆军中地位超然,连说一不二的王庆平时都不自觉流露出一些讨好的意味,事实明摆着。李助这是“我有更好的去处,但是我没去,顾念的可全是义气!”
有这样的师弟撑腰,李助自然是一力撮合两家交好,起着两方势力的桥梁作用。这不,前不久梁山一发话,伏牛山便全伙出动,配合东京的惊天刺杀案,把田虎往死里坑。
这些背景。难不住在东京官场颇有成就的程子明,不到几个月的时间便打探清楚了。但是此时李助的话,却让他听得是一头雾水,心想不残暴。也不仁义,那到底怎么搞?
李助看出程子明的疑惑,笑道:“秋毫无犯我们干不来,也不能干。毕竟咱们底子就这样,都是些三山五岳的强人,若放着大鱼大肉在面前。却逼他们吃素,这队伍还怎么带?但得有个底线,就是只取财,不伤命!”
这个模式程子明并不陌生,许多军纪不好的官军在过路时就是这么干的,许多底层士兵还会在这样的行动中,抢到自己的终身伴侣。
“这次朝廷的注意力都在梁山方向,所以咱们要在这里坚持到朝廷改弦易辙,这段时间里,州府中所有物资,包括最难运送的粮食,都要一粒不剩的运回伏牛山!”李助交待道。
程子明表情颇为惊讶,出声道:“咱们满打满算才五千人,又因要大造声势,出兵七路,不可能有援兵过来,这里又是产粮大州,咱们搬得完么?再说咱们要这些粮食干啥?便是吃上十年还有烂掉的!”
“我师弟要!”李助只四个字,就足以解释一切了,程子明恍然大悟,把所有的疑问都收回腹中,既然背后的东家都发话了,他们这些做佃户的,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
程子明不说,不代表没人不在背后骂娘。
此时邓州西南一二百来里地的房州,人称“房州天魔”的段三娘便站在知州衙门里发飙:“这孬孙,真是越活越转去了!想当年跟我成亲时,多么威风的人物!哪知现在八百里外一个甚么梁山泊发了句狗屁话,他就屁颠屁颠跑出来闹腾,把老娘的脸恨不得都丢尽了!”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