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第 2/2 页)
她要替燕王表示出强势来。
燕王十二岁失去父母双亲,并搬出了皇宫,一夕间,他的地位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时的他可以退,老老实实地做个皇孙,对祖父、叔父言听计从,少不了按部就班地封爵。
可是他选的是进,他除了他的祖父外,并不肯对任何人低头,得了个任性妄为的评价。
这里面有他性格的因素,也有他那时年纪幼小,处事并不妥当的因素,这也是促成了他北伐犬戎,竟没有大将、谋士相随的内幕吧。
滕琰敢肯定,她的想法既便不中,亦不远矣。
现在的燕王,收了燕地,手握重兵,更不可能事事退让,只能维持着强势,何况燕王极为强势的性格,也不允许他软弱。
不管怎样,皇上是把燕地完全交给燕王了,只看他现在根本不插手燕地的政务就知道了。燕王自己打下了这样的属地,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只要不造反,应该没有后顾之忧。
不用说,滕琰只是割掉这两位小姐的头发,就是割掉她们的脑袋,燕王也会拍手叫好的。没准燕王现在心里正埋怨她心慈手软呢,就像他一直以来对滕琰的评价一样。
滕琰确实是手下留情了。说燕王妃的坏话,就是说燕王的坏话,这可不是小儿女妒嫉的事,而是关系到燕王府的体面。
真要是背后说,大家听不见也就罢了,偏偏在大厅广众的宴席上说,滕琰不出手是不行了。但她只是割掉她们的头发。古人虽然说过割发代首,但头就是头,发就是发,头没了,再也长不出,发没了还可以再长。
远的不说,唐朝的武后,也曾削发出家,还不一样重新留了头发回了后宫!这两位小姐在家里养上一阵,头发就会第长出来,如果有能力还一样混得好,要是混不好,那也没办法。自己做的事,就要自己负责!
殿内都是女眷,燕王殷勤地拉着滕琰安慰着,“王妃千万别气着了,要不,回去好好休息一下。”
滕琰配合着笑了笑,看着眼前乱哄哄的殿内。
吓傻了的两位小姐和端康长公主让人扶了出去,参加宴席的人不告而别的也不少,滕琰没有忽略昭阳公主眼中的恐惧,她一定在想,幸亏在燕地时滕琰没有发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