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第 2/2 页)
但燕国立国上百年,在民间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特别是高祖皇帝,文治武功,人们对他的功绩还没有忘记。
祭祀燕国高祖皇帝,也是对同为中华衣冠的燕国皇室表示尊敬,最大限度地团结燕地士人。最主要的是要说明,燕地已经是吴国的一部分,他们都是吴国的子民了。
这样的祭祀作为绝佳的宣传平台,会比高压统治和军事杀戮效果更好。
燕高祖皇帝的陵墓就在燕都东南三十余里的万寿山下,那里也是燕国历代皇帝埋骨之处,在犬戎之乱时,陵墓被犬戎人破坏严重,陪葬的珍宝几乎被挖掘一空,燕王到了燕都后,命人将散落各处的尸骨重新埋葬,并且修建了陵墓。
后来滕琰建议不绝前朝祭祀,周王,现在已被封为安乐侯,不久后就被迁到此处,为他的祖先守陵,燕王还在陵墓附近为朱家拨出了祭田,新建了祠堂。
祭祀就准备在这里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交给了燕都礼部的官员,正式祭祀的时间定在九月。
这些计划都是皇上与燕王商量的结果,当然滕琰做为燕王最重要的幕僚,也在其中出了不少的力,但到了祭祀大典的时候,应该是没有滕琰什么事才对。
可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燕王对于帮他征服了燕地和草原,做了巨大贡献的滕婉,做了慎重的安排,这也是他正视滕琰为女子的身份之后反复思考的结果。
首先他为滕琰请封为玉虚真人,做为皇家亲封的道士,滕琰就可以飘然地回到山中虚无的道观修道,这也是滕琰最为体面的收场。这道旨意也会在此次钦差到来后,同时宣布。
在祭祀中,燕王也为滕琰安排了一个角色,陪祭之一。燕王没有对滕琰说明他的原因,但滕琰想想也就明白了,燕王这也是对陪他征战草原,为他出谋划策的滕公子的一个交待,也算是他对理想中的滕公子的一种怀念。
同时也是向跟随他的所有下属表明,即使滕公子要离开尘世,但为他效忠过的下属,他都不会亏待。
这将是滕琰以滕瑾滕公子的身份最后一次在世人面前露面,也算是一个华丽的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