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第 2/2 页)
燕地经济基础差,三座新城同时开始建造是不现实的,西北处的边城只能暂缓,东北处的因为靠近连绵不绝的山脉,森林资源丰富,依山而建的新城只是用木栅暂时围起,工程量也很小。
只有在中间的一座,是用石头建成的,为了采石方便,还把最初的选址向石头山迁移了几十里。
说起这座石头山,滕琰后来自然也去看了,还真的有些稀奇,茫茫的大草原上,一望无垠,只有这样一座山,虽然不算太高,但在这里却突兀而且孤独。山由乱石堆成,上面也没有高大的树木。
现在石头山慢慢变低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方圆五里的石头城,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四座城门上高高的城楼,厚实的城门外面包着一层铁皮,一颗颗巨大的铜钉闪闪发光。
城内所有建筑都是依规划而建,十字形的主街道用石板铺路,宽阔平坦,将小城分成四个泾渭分明的功能区,每个区内条条小巷横平竖直,街头巷尾都用木质的牌子标明街道名称。
街道上人来人往,却井然有序,城门站岗的士兵在军官的带领下检查入城的人员,因为只有驻军、衙门、学校、府库等重要的部门整齐地分散在各处,而普通居民和市场等都还在城外,这只是新城的内城,外城还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全建成。
到那时,石头山会开采一空,而且还会向地下开采,最后形成的空地就直接引不远处的一条河流,形成一个大的人工湖,做为护城河的一部分。
滕琰站在燕王身后,在南城门的城楼上极目远眺,这是内城的的制高点,与当初石头城开采前的山顶同一水平。
盛夏已经过去,八月初的天气,草原上已是一派秋高气爽的景象,远处的天边草天一色,近处的草色分明早就失去了春天时的青翠,而是苍绿,这样又衬得一群群的羊、牛、马更为分明。
东西两座边城现在只承担戍边的任务,中间这座新城除了驻军外,还做为唯一开放的边贸市场,吸引了无数来自草原的牧人和燕地、吴国的商人。内城的南城墙外就是简易的市场,虽然连个棚子都没有,只靠地上的一排石礅划分出几个交易区,却热闹得有些喧嚣,就是身处在几十米高的塔楼上都能被下面沸腾的局面所感染。
牛羊、马匹、肉干、布匹、绸缎、茶叶、盐巴、日用品,只要是你能想到的东西,这里就都有,大宗批发的商户们在一起商谈,零售的小商小贩与被琳琅满目的东西晃花了眼睛的犬戎人讨价还价,还有应运而生的茶楼、酒楼、旅馆、医馆。
在这样的繁华下,大笔的银钱流入了新城的管理者手里,计算出来的结果,是滕琰也没有想到的,居然能弥补建设新城的大半花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