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第 2/2 页)
燕王当然不会这样莽撞,他做了些临时的布置。看到滕琰这样快地转过来帮着他处理他惹下的乱子,他亲自给滕琰磨墨,看着滕琰一封封地写信。
九原的政务,甚至整个燕地的政务,还是滕琰最熟知的,燕王并没有多少时间用在这上面,光是打仗他还忙不过来呢。
滕琰也没费太多的心思,燕地的政务已经走上正轨了,这段时间她又一心退出,本来就放得差不多了,别的不敢说,平稳过渡肯定是没问题的。
再说燕王在临行前,特别又将宁北公请出来坐镇燕都,他们并无后顾之忧。
滕琰虽然跟着出征了,但坚持不带兵,这一点,她是真的没底气,于是先锋还是由邓锋担任,攻打边关。同九原不一样,犬戎人还是想守住边关的,也设了不少的防御。
不过,边关的地形对从南边来的进攻很难抵御,加上燕王的军队不是一般的凶猛,没多久,边关就易主了。
边关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小城,面对北方,易守难攻。即使过了两年多,城里还是没有居民,据说当初破城时不是被犬戎人杀了,就是逃了出去。
真的到了边关,看着犬戎人逃走后空无一人的荒凉小城,滕琰思念起祖父来了,虽然一面都没见过,但自己在开国公府几年荣华富贵的日子都是来源于这位为国牺牲的老人。现在她很庆幸自己来了这里。没有亲眼来这里看看,亲自来这里感受,她永远不会明白祖父和滕家众多子弟为守卫燕地付出了多少。
一种责任不知不觉中背负在她的肩头,不管怎么样,她一定会想办法找到祖父的遗骸,按这里的风俗为他做七七四十九天的道场,再把他送到滕家的祖坟,不仅是因为他们是血亲,还因为这个老人值得她这样。
想到这里,一种苍凉感充满了她的心田,这种感觉是从她进了这座小城后就开始涌现出来的。从没有过这种经历的人恐怕是不会懂的。
没想到,滕琰给自己布置的看似不可完成的任务竟然很快就完成了。
几天后,边关外来了几个衣衫褴褛的人,自称是开国公的侄子,来拜见边关的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