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第 1/2 页)
出边关后,燕王兵分两路,燕王与邓锋各率五万人分别进了云中和北宁两郡,这两郡,不在燕国的版图已经多年了,因为土地荒芜、人丁稀少,犬戎人也没有用心经营,上百年前设置的城廓在无尽地荒原中只剩下了残垣断壁,现存的居民多数是汉人和犬戎人的混血,过着半耕半牧的生活,对于来自燕地的军队,他们不象九原的百姓那样欢迎,但也没有属于犬戎人的反感,只有无限的好奇,燕地的军队已经有上百年没有踏上这片土地了。
对这里的居民,燕王进行了安抚,只要不造反,就可以算燕国的百姓,暂时没有时间设置郡县,施政教化,他们留下驻守的军队就继续北上。
他们这边一路上有过几场不是太大的战斗,很快就接近云中的最北边。然后就是等待邓锋那路到达北宁北境的消息,再约定时间合击犬戎狼主的金帐。
滕琰有些习惯性地拿出了陆伯甫留给她的发簪,轻轻地用手指摩索,木簪表面早就光滑无比,就是那雕出来的几道云纹,也没了最初时的棱角。
“那位状元郎,是怎样的人才,让公子如此的思念。”燕王不知什么时候也吃完了,过来打趣她。
不管怎么样,大年三十,在这一片荒凉无比的草原上度过,每一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些凄楚,但大家都努力掩饰着,反倒想表现出来些欢乐。燕王很少这样开玩笑,不用说,觉得她与陆状元有着不一般的关系只是借口,还是想让气氛好些才是真。
滕琰笑了笑说:“我这位故交,才学出众,人品非常,都不用说了。我们间的友谊非同寻常,是因为他是我在这个世上遇到的第一个能够懂我,和我能在心灵上沟通的朋友。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不长,但说什么都能彼些理解,心心相通。”
“陆公子也喜欢修道吗?”燕王问。
“不,他不喜欢,他是红尘中人。白天耕田,夜里苦读诗书,为的就是金榜题名,出将入相。”滕琰笑着说。
“男儿生于世间,自当如是。可滕公子总是想功成名就后入山修道,你对出将入相就这样的不感兴趣?”燕王一直在劝诱滕琰带兵打仗,目的自然是想让滕琰封侯拜相,辅佐他建功立业。
滕琰侧了侧头,燕王的脸在随着火苗的摇曳时明时暗,更显得他脸上的轮廓刚毅沉着
一种豪情从心中升起,滕琰真不是那种喜欢避世而居的人,出将入相,手握权势,自然是几乎所有人的追求,她也不例外,如果她愿意,可能很快就会实现。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