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第 1/2 页)
滕琰和燕王、郑军师在燕王的大帐里,商议的不是如何攻城,攻城已经不是问题,攻下城后的工作,才是重点:原来燕国真正掌控土地的只有四郡和京城,等攻下了燕国的京城,加上昌平和平阳,从数量上看是占了燕地的大部分,从经济、人口、文化等诸多方面来看,则更是基本等于拿下了燕国的全部。
燕地是燕王的封地,攻下京城后,应该是成立新的燕国的时候,虽然是吴国的蕃属国,但在管理上却几乎是独立的,要做的事千头万绪。
他们已经商议了好几天,也拟定了不少的章程,滕琰同这两个上司也更熟了。三个有各有特点,燕王从小在皇宫长大,眼界不凡,郑军师满腹经纶,滕琰是见识深远,很快就惺惺相惜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理念虽然时有不同,但都擅于听取接纳各种意见,也很好沟通,这样一来,工作做得很顺利,大家也都心情愉快。
但不可能永远都是和乐的气氛,真的涉及到个人的利益时,矛盾就出来了。
只是郑先生和滕琰都不是为了个人争利益,而是要推。
燕王收起了面上的微笑,目光在郑军师和滕琰身上扫过,还是用波澜不惊的声音说:“那么,将来,先生将隐居山林,公子则一心修道,只留下本王了。”
本来是讨论将来的国相人选,郑军师一力推辞,滕琰当然也不能干,她只是个临时帮忙的,于是燕王就不满了,说出了上面的话。
毕竟是在皇宫中长大的,燕王的表情总是十分端正严肃,其实他也经常露出些微笑,但这种微笑过于程式化,让看到的人并不能从心里感到放松,滕琰觉得还是他面无表情时气场更加温和些。
不过,现在燕王的无表情不再是真的无表情,一种寒意由然而生,还伴着少许的忧怨,确实有一种类似的情绪,好像郑军师和滕琰抛弃了他一样。
比起郑军师的镇定,滕琰却有些坐不住了,燕王对她是礼遇有加,她确实显得有些太没良心了。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