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828章商讨(第 2/4 页)

    李破想了想王珪的履历。

    这人是他的老乡,家乡是扶风,祖籍则是太原,不用问了,太原王氏的支系血脉,家世上是不用多说的。

    其人祖父南梁名将王僧辩,曾任南梁尚书令,所以他们这一支可以称得上一声簪缨世族,关西名门。

    王珪入仕于开皇年间,倒霉在开皇末年。

    杨勇,杨广兄弟两人争夺储位,王珪的叔父王頍辅左的是太子杨勇,杨勇被废,王頍坐事流放岭南,辗转却是又成了汉王杨谅的谘议参军。

    连续站错队伍,王頍的下场可想而知,还大大连累了族人,王珪吓的要死,直接逃到终南山隐居了起来。

    这是魏晋遗风在起作用,犯了事的贵族子弟都喜欢闹这一出,先隐居个几年避避风头,等待时机再图复起,也有养望之意。

    王珪这一等就是许多年,没办法,只要杨广还在,他就不敢冒头,杨素,高颎,贺若弼那样的名臣大将都死了,他王珪算个什么?

    直到李渊率军进了长安,有人向李渊举荐了王珪,于是王珪走上了他叔父的老路,历任唐王世子府谘议参军,东宫舍人,太子中允等职,你看看,这和他叔父王頍有多像?

    只不过他在潼关率军降唐,之后在御史台任职,元贞四年因在高慎一桉中表现出色,升任御史大夫,元贞五年御史台改督查寺,他便领了督查寺卿之职。

    他和吏部尚书王泽等人走的很近,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都是认太原为祖地的王氏中人,自然而然的便有了交往。

    至于说因为旧怨想借此机会打击当年的秦王府旧人,也许吧,李破其实更愿意相信因为高俭一事,王珪想要弥补一下,这才做的有些急躁。

    王珪本人的名声还是不错的,只是在潼关降唐的时候,李纲,王珪等人做的有些拉胯,于是身上便有了可供人大肆指摘的污点。

    只是没有人会那么蠢,借此来攻讦于降臣罢了,毕竟你说人家背主求荣,那置当今的大唐于何地?

    李破对此则没什么成见,李世民的人用的起劲,李建成的人就不能用了?

    只不过李渊主政关西的时候,儿子们斗的太厉害,留下了许多后遗症而已。

    …………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骗了康熙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我的谍战岁月 大唐腾飞之路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在现代留过学 谍影:命令与征服 不是吧君子也防 寒门崛起 蜀汉之庄稼汉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秘密部队之龙焱 万历明君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星海王座 北齐怪谈 沉溺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晋末长剑 诸天机缘从吞噬开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全唐诗 木叶之风暴之主 大清要完 世子妃 我在木叶练吐纳 撩神[快穿] 从冒名顶替县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