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455章 停滞的时局(第 2/2 页)

    早在戈登远征军覆灭前夕,英国政府便向国内颁布了总动员令,过1oo万成年男性被征召进入预备役,开始在从敦刻尔克海滩侥幸逃脱的2万余名老兵的带领下展开严酷训练。本来英国还可以动员出数倍于此的部队,但由于武器极度匮乏,现有储备和工厂产能根本不足以满足军队的最低需求,这才无奈作罢。

    不过,来自美国的援助使得英国军方又看到了一线曙光。3o万支步枪、8万挺机枪、9oo门野战炮以及相应弹药的运抵,对英国人来说绝对是雪中送炭,而有了这第一步之后,英国人完全有理由指望能从大洋彼岸获得更多武装。

    尽管英国现在没有足够的武器,但他们也没有浪费自己手上的47oo万人力。所有16至55岁的成年男性都被要求加入“国民防卫军”,在日常训练之余,开始在英国南部有可能遭到登6的地区大规模挖掘战壕,修筑工事。

    就连英国妇女们也被动员起来,学习制造和埋设简易爆炸物,同时参与搬运土石的防线修建。坚决主战的丘吉尔随即表了一篇堪称完美的战斗讲演,将英国民众因远征军覆灭和法国战败产生的绝望惶恐气氛驱散殆尽,并彻底引爆了他们心中不屈的怒焰。

    不过,将国内力量整合统一起来,也只是伦敦当局迈出了继续战斗下去的第一步。此刻摆在丘吉尔面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骤然危急的海上格局。

    根据德法两国签订的停战协议,德国将占领法国北部和西部的所有沿海领土,这使得德国势力从北海区域骤然延伸到大西洋,对英国航运造成了空前威胁和压迫。倘若德国舰队以法国西部港口为基地,那么进入北大西洋的路途将比从挪威出还要缩短至少1ooo海里,更重要的是这条航路上没有丹麦海峡、法罗水道这些关卡,德国舰队完全就是海阔凭鱼跃,根本捉摸不到它们在哪!

    因此,即便德国海军的军舰数量并没有增加,但凭借地缘上的优势,其舰艇出勤率必将在1~2个月后迎来爆炸式的增长,甚至倍于现况。不列颠1oo多年来最恐惧的梦魇即将变成现实:一个拥有强大舰队的敌人同时能不被地缘所束缚,对自己繁忙而脆弱的海上生命线展开残酷的绞杀。半个世纪前,英国就曾在法国身上感受过这种威胁,只是当时英国海军远比法国舰队强大,对这份挑衅才并不惧怕。然而现在,双方力量对比已然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经过之前数场惨败,目前英国海军服役名单上的核心舰艇只剩下了7艘主力舰,1艘航空母舰,1o艘重巡洋舰,和16艘轻巡洋舰。这个规模甚至比起地中海里的意大利舰队都有些相形见绌——后者拥有9艘战列舰,只是巡洋舰数量稍逊。而如果落实到每一艘船的具体情况上来,则英国人的境况更加严峻凄惨。

    经过维克斯船厂连续九个月昼夜不停的拼命加班,原计划要到194o年12月才能竣工的“乔治五世国王”号,终于得以在6月27日匆匆交付给了海军舰队。严格来说,这艘去年2月才下水的新式战列舰其实还有很多地方都没有完成,然而紧迫的局势使得英国海军连一个月都等不了,直接就把船强行接收了过来,那些尚未造好的地方只能一边海试,一边让工人接着干。

    但即便如此,她最终形成战斗力的日期也让英国高层无比焦虑。因为作为英国继纳尔逊级之后,时隔13年建造的第一艘主力舰,乔治五世国王号运用了许多新技术新设备,包括之前从未有过的14英寸四联装主炮塔;而这必然会大幅延长其磨合时间。

    与乔治五世国王号情况相似的,还有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这艘老船从1937年8月就返回船厂实施脱胎换骨的大规模改造,预计工期将长达4o个月,同样是由于紧迫的战争压力,使得她在194o年6月初便完成工程重新服役。不过,尽管先前已经有同型姊妹舰接受改装的经验,但破茧而出的女王还是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身体,毕竟谁也无法保证这些新设备就能完美运行。

    除去这2艘还需磨合的新船,英国剩下的战列舰便是巴勒姆、复仇、拉米利斯3条老舰了。她们比起年初战殁于挪威海域的勇士号和马来亚号都有明显的战斗力代差,面对德国舰队更加无力。因此在短期里,英国海军真正可堪驱使的主力舰只有胡德和声望2艘战巡,实力已然孱弱到触目惊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大明烟火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谍影:命令与征服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我的谍战岁月 大唐腾飞之路 晋末长剑 大清要完 寒门崛起 不是吧君子也防 北齐怪谈 我在现代留过学 蜀汉之庄稼汉 左舷 万历明君 机战之无限边境
最多阅读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民国之文豪崛起 如意小郎君 三国之暴君颜良 明末:帝国崛起 江湖三女侠 斗罗:开局收服蓝银皇 大唐:长乐赖在我家不走了 回到明朝当朱标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北齐怪谈 谍影:命令与征服 牧野流星 红楼琏二爷 斗罗:从俘获教皇比比东开始 希腊神话 我在木叶练吐纳 撩神[快穿] 福宝的七十年代 斗罗之大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