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六章 没有大师的钢琴大国(第 2/4 页)
央音乐学院也有外教,一般都是从米国、俄罗斯等这些国家挖过来的高级音乐人才。卡伦是其的一员。
卡伦毕业于米国柯蒂斯音乐学院,这个传的音乐学院,培养出了诸多大音乐家,包括华夏的朗朗,在经历了央音乐学院的学习之后,都来到这里进行深造。
卡伦以前是米国费城交响乐团的钢琴首席,因为仰慕华夏化,所以来到了央音乐学院,在这里工作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了。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他一方面醉心于华夏化特别是华夏民族音乐。从吸收了不少的养份,另一方面,他也对华夏的艺术教育体制,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同身在华夏的音乐教师不同。卡伦看待华夏的钢琴教育,有他自己的视角。在他看来,这个新兴的,正在飞速发展的国家,单纯在钢琴教育这一块儿来看,正处在一条错误的道路。
诚然。这个国家有着全世界都无法相的庞大的学习钢琴的人群,整整八百万的琴童。老实说一开始的时候,卡伦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要知道,这样多的人学习钢琴,在米国这个人数差不多能够抵一个大一点的洲的人口总数了。
但当他进一步了解到华夏钢琴教育的现状之后,卡伦却发现,所谓的八百万琴童,大多数根本算不真正的钢琴学习者!
他们处在一个极为糟糕的环境之糟糕的乐器,糟糕的钢琴老师,糟糕的考级体制,好吧,卡伦在此之前,真的没有见过有任何一个国家,在钢琴教育是如此的参差不齐,泥沙俱下!
在米国,真正从事职业钢琴教育的老师,都是非常优秀的钢琴人才,他们本身是钢琴家,获得过权威的音乐机构认证,同时参与大型演出实践。而在华夏,大多数钢琴教师,特别是那些小城市的钢琴教师,简直糟糕透了。他们本身没有经历过正规的、严格的、规范的钢琴教育,尽管在卡伦眼里,这些所谓正规的、严格的、规范的钢琴教育也是问题重重,充满了教条、死板等问题,但毕竟基本的东西还是正确的。可是那些低劣的老师,他们甚至连基本的触键方法都是错误的,甚至连一首稍稍难一些的奏鸣曲都无法演奏,有的仅仅拥有车尔尼599期的水平,可以去教那些初学者。卡伦看到这样的情况之后,第一反应是这太疯狂了!
套用这个古老国度的一句老话这完全是误人子弟!
而在这里,华夏的钢琴教育的顶级机构,卡伦在这里也看到了很多让他不习惯的问题。如他们习惯于演奏那些大型的、难度高的曲目,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小小的框子内,不愿意去研究那些不知名钢琴家的作品,他们甚至从来不演奏那些流行的钢琴作品,更不用说演奏一些即兴的爵士和蓝调了,还有他们国家的流行歌曲、民族音乐,这些在卡伦看来,都是非常棒的东西,但他们从来不去弹。他们每天挂在嘴边的,永远都是李斯特,肖练,贝多芬,鲁宾斯坦……当然,还有无止无休的考试、考级、赛。
天呐,难道钢琴在他们这里,是为了赛,或是炫耀自己技巧的一种工具吗?要知道,钢琴是用来演奏美妙的音乐的。不是用来展示技巧的。
好在,卡伦在这里还是拥有较高的自由度和受人尊敬的,这里的人对外教都非常崇拜,在这里他能够获得在米国无法得到的尊敬和礼待。他每次讲公开课,都会有很多的学生来听,有不少还会主动跑过来和他合影。卡伦很喜欢这种感觉,这也是他选择留在这里的原因。
米国不是天堂,米国的经济这些年已经在衰退了。这种衰退也影响到了艺术界,卡伦原来所在的费城交响乐团,在他离开那里到华夏之前,已经几个月没有一场像样的大型演出了,赚的钱也不是很多,甚至不够维持他的生活,无奈之下他才只得来到了华夏。而他发现,这里的人们对严肃音乐的兴趣正在渐渐增加,他们愿意花不小的一笔钱,走进音乐厅去听一场音乐会。他的钢琴独奏在燕京举行了几次,也都非常受欢迎,这让他感觉很好。
但他也不只一次在公开和半公开的场合和他的华夏同事们说,华夏的钢琴教育体制太落后了,太死板了,这样的体制下教育出来的,只能是一群会弹琴的机器,教不出大师来。但很遗憾,他们虽然表面对自己的话很赞同,但一转身。依然在重复着之前的事情。这让他感到非常无奈。
在他看来,能够进入到这里学生,音乐天份真的都是很优秀的。他们的技巧很棒,他们的努力也是米国的学生们无法相的。可是。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枯燥的练习和赛,仿佛他们练习钢琴的唯一动力,是要参加赛,是要获奖,是要证明自己别人棒。别人厉害!
可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弹钢琴,还能弹出音乐本身的意境吗?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