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萧宏番外(四十五)(第 2/2 页)
新帝登基,前朝后宫都大换血,皇后成了太后,公主们成了长公主,妃嫔们成了太妃,太妃……成了太皇太后。
这便是大行皇帝对她的安排,他怕自己死后太妃受欺负,在他临死前几日颁布了一道圣旨,尊宝贵太妃为圣慈皇太后,理由是她生育了敏王和瑶华长公主,抚养了三公主,为先帝守陵多年,为人妇的忠贞,为人母的慈爱,她都做的极好,这个太后的尊位早该给她了。
这道圣旨除了原本的皇后如今的太后,没人有异议,皇帝都快死了,大家都关注谁当下任皇帝,谁还管谁当太后啊!
当然新帝登基也是毫无异议的,他本身就是皇后嫡长子,又被封为太子,登基实在是最名正言顺的了。只是太后很有些不悦,熬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皇帝死了,她的儿子坐上了皇位,她成了太后,成了天下最尊贵的女人,大行皇帝临死前却往她头上压了座大山,让他的姘头做太后,如今成了太皇太后,成了她正经的婆母,只要那个女人在宫里,她就要矮一头,让她怎么不气。
好在太皇太后识相,还住在清宁宫里,寿康宫让给了太后住,大行皇帝的葬礼,太后和皇帝都要哭灵,太皇太后不用,大行皇帝是她的晚辈,她只需给他烧几张纸钱便是。
但是大行皇帝驾崩后,在法华寺停灵四十九日,从没见太皇太后露过面,听说是病了,太医日日去请脉,瑶华大长公主和敏王也轮流去侍疾,又要哭灵,忙的分不开身。
瑶华大长公主有心接太皇太后出宫养病,宫里乱糟糟的,母亲住着怎么安心,太皇太后却不愿走了,哪有太皇太后住在宫外的呢。
事实上从先帝驾崩后,大行皇帝便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尊她为太后,一来他不愿与她母子相称,若尊她为太后,他那声母后怎么喊得出口,二来若封了太后,她死后要与先帝合葬,大行皇帝爱她至深,活着的时候不能拆散她和先帝,死了还要让心上人与父皇合葬,无异于在他心上压一副千钧重担。
但不尊她为太后,她在先帝死后便要搬出宫去和子女居住,他百般阻挠,用三公主挽留她,让她在太妃位上呆了多年,却一直享受着太后的尊荣。到他临死前,终于还是为她安排后路的心占了上风,他拖了二十年的事情,还是得做,若她一直只是个太妃,他死后,她就要在新帝母子俩手下讨生活,新帝对她可没多少情分,她哪里还能有以前的顺遂。
可她做了太后,过几天成了太皇太后,却不能再出宫随儿女享福了,哪有太皇太后住宫外的呢,让她一个人留在宫里,他也担心,只希望新帝不要辜负他的信任,送太皇太后终老,希望瑶华大长公主和敏王对母亲孝顺些,时常进宫看望,别让她受了委屈。
可是怎么能不受委屈呢,世上再也没有人如宣平帝和泰安帝一般事事为太皇太后考虑,她遇上这两个男人,享了大半辈子福,到老了,失去这两人的庇佑,总要受些委屈。
新帝是太后亲子,却不是太皇太后亲孙子,太皇太后也没有养过他,两人只是面上情,不亏待就不错了,在母后和祖母爆发矛盾时,他站在哪边不言而喻。
不过她也活了五十多年了,差不多了,送走了两任皇帝,她也该走了,挑了个春花绚烂的日子,搬张榻躺在清宁宫门口的桃林里晒太阳,春日的阳光洒在她布满褶皱不再青春的脸上,满满的暖意萦绕在周身,却晒不进心里。
心在荒芜,人在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