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真伪(第 2/2 页)
两位女史进堂后,说这簪子并非是新银制成的,而是用的桐山银,桐山银矿开采出来的银子白芒耀目,用来制作货币银锭倒是暴殓天物了,许多大金楼制作银饰都会用桐山银,只是成本高些,宫里尚珍居用来制作银饰的都是桐山银。
桐山银和官银不同,官银用久了会发黑,要回炉重铸,而桐山银是发黄,且桐山银硬度不及官银,都是拿来制作贵重首饰,买得起这种首饰的人都不缺钱,用旧了就扔了,也就没有回炉重造这一说。
另外,她们还指出,这对簪子上的宝石是紫晶石不错,但皇帝手里的那支,上头嵌的是紫石英。紫晶石是舶来品,在大梁很走俏,内地见识了它的大好行情后,便在本地挖出了一种类似紫晶石的紫石英,经过打磨后外观瞧着和紫晶石差不多,但珍稀程度和硬度通透度都及不上紫晶石,自然价格也比紫晶石便宜不少。
荣王道:“金玉阁是京中第一大银楼,你们卖的东西,不会是用紫石英冒充紫晶石的假货吧?桐山银配紫晶石,才该是你们店的底气,官银配紫石英,可就糙了点儿。”
张师傅头上沁出汗来,再老的店也有失手的时候,他如何不知道这对簪子用的是桐山银和紫晶石,非常贵重,而皇帝手里的那支官银配紫石英,对于他们店来说是糙货次货。
这却是涉及到几年前的一桩旧案了,当时东家几位少爷争产,人人都想分一杯羹,东家让三个儿子公平竞争,小儿子负责进货。却不想这小儿子是个混不吝的,掌柜的交代了要从外商手里买上好的紫晶石,他以次充好,买了紫石英来替代,进了店里自然被老师傅们看出来了。
但是东西都买了,提前公布的上新货的日子也要到了,他们只得硬着头皮做了这次亏心买卖,尽量在手工打磨上做的精致了些,以掩饰原料的不足。
桐山银白芒耀目,若是用它来配紫石英,更加显出紫石英的粗糙暗淡来,他们只得用了次一等的官银,配色才不显突兀。
每回关注新货上架的顾客都是金玉阁的老客人了,她们买东西最重要的不是看材质做工,金玉阁的东西就没有差的,她们要的就是这个面子:这是金玉阁才上的新货,多少多少银子呢,我和谁家夫人都看上了,还是我多出了银子才买到的。
那对次货簪子被荣王买走了,原本都过了几年,这事情也差不多淡忘了,却不想如今被提起来,这簪子又重见天日了。张师傅暗暗捏着袖子,他今天要不好好说话,金玉阁的名声就要毁于一旦了。
皇后听了这话,驳他道:“这对簪子的主人非富即贵,搞不好就是宫里的手笔,金玉阁再大的底气,还能和宫里比吗?”
张师傅正要应是,荣王却道:“我查过金玉阁的进货记录,当时你们店里进的就是紫晶石,该不会别人买的都是紫晶石,就我买的那对是紫石英吧?你们店成心糊弄我?觉得本王就配用紫石英不成?”
张师傅忙道不好,“是草民眼拙,方才几支簪子摆在一处,草民只顾着看细节,倒没有注意材质,只一眼看到两支簪子都是紫晶石,便没注意看边上那支。”
“所以,贵妃和王妃的这对就是几年前本王从你们店里买的,陛下手里的那支是仿品,对么?”
张师傅正要应是,梅妃终于忍不住开口:“你方才还说这对簪子是新东西呢,你是金玉阁的老师傅,难不成连官银和桐山银都分不清?竟然把旧的桐山银看成是新出的官银?”
实在不是梅妃咄咄逼人,方才张师傅笃定陛下手里的那支是正品,荣王拿过来的那一对是假的,现在他竟然改口,说荣王拿来的那一对是真的,而出现在长留屋子里的那支是假的,那岂不是又断了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