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 天生计相(第 2/4 页)
下面一阵骚动,多少道不爽的视线投向周一博,你赚够了银子,又和钱龙泉交好,我们呢?!
周一博的次子周诗是嘉靖三十二年进士,随园一员,如今在山西任知县,钱渊第一次南下在杭州就是住在周家别院。
镇海设市通商,周一博是第一批参与进来的,出银三千两,一年多下来赚的盆满钵满。
一个圆脸中年人起身道:“龙泉公,如若不能抵扣税银,刘某出银三千两。”
“适才你还说万两以下皆不足道。”钱渊冲着坐的远远的汪直努努下巴,“五峰船主如何说?”
汪直起身向四周拱拱手,“汪某愿出银万两。”
“我们哪里有五峰船主的豪气?”
“是啊,而且也不可能所有船只都调到宁海去。”
钱渊冷着脸听着,片刻后半举手,大堂里立时安静下来。
“分为三十份,每份三千两白银,除五峰船主、临海柳家外,每家最多拿下两份。”
汪直自然是拿最大的一份,这是理所应当,不说其他的,海船远航还要挂着五峰的旗号呢,但临海柳家凭什么?
虽然不服,但无一人出言反驳,钱渊在东南的分量在这一刻展现无疑,要知道在座的除了汪直,谁家背后都至少有一个两榜进士撑着。
“认领两份,每家每月均可拿到通商出海文书,一次出海不得多于五艘船,一年出海不得多于十二次,认领一份,均减半。”钱渊继续说:“在座诸位,都是大户人家,想必这笔买卖也想一直做下去。”
一个瘦高的汉子低声嘟囔,“岂不是和盐引一样?”
其余人一听就懂了,做盐商,首先需要要有盐引,但扬州那些盐商并不是手中就一定有盐引的,不少人都是租凭来的,出租的那些人就靠这存活。
换句话说,如若哪个月没有出海,也完全可以将通商出海文书卖掉,三千两银子,要价要的狠的,说不定一次就能回本。
虽然不能抵扣税银,但这完全是给了自己这些人大面子,大实惠啊!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