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七章 必先利其器(第 2/4 页)
烛光一直到深夜才熄灭,第二天一早钱渊揉着眼睛起床,亲自下厨做了个皮蛋瘦肉粥。
“味道不错吧?”钱渊大口大口喝着,“叔大说的没错,这手厨艺在乡试还真派的上用场。”
谭氏和陆氏都连连点头称是。
这几日何良俊、包节孝几个同乡前辈都来过,仔细交代乡试中需要注意的地方,除了空间狭窄、起卧不便之外,最关键的就是饮食非常艰难。
大部分应试士子都是带着干粮进去的,虽然中间有两次出考场,但也只间隔一天,连续啃九天干粮,真的挺难熬的,每次乡试都有不少士子被逼的半途退考,有生病的,有拉肚子的,甚至还有被噎得翻白眼的。
“对了,给平泉公、王氏的回信写好了,待会儿就送出去。”钱渊想了想又说:“还要拜托叔母让人采买些补品药材。”
“放心吧,都准备好了。”陆氏笑道。
钱渊也笑着点头,顺手将衣角处挂着的一枚玉佩摘下来,“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弄璋之喜,这枚玉佩一并送过去吧。”
“你现在别管那些闲事,专心备考就是。”
钱渊苦笑道:“还真不好说呢。”
的确不好说,受徐邦宁的“要挟”,钱渊已经婉拒魏国公徐鹏举的邀约,但人家硬生生贴了上来。
现在住的宅子就是魏国公借的,书房里有些士子文章是徐邦宁送来的,甚至魏国公府那边还送来了不少药材、补品以及文房四宝。
虽然钱渊不知道徐鹏举在想什么,但能够确定,这些必定和之前横行千里的那股倭寇有关。
吃完早饭,钱渊去了外院。
没办法啊,想过乡试这一关,仅仅靠自己那半桶水的制艺水平真的是够呛,只能在其他地方想想招了,好在乡试考的并不仅仅是制艺这一项。
“打好了。”杨文拎着一个圆柱形的铁桶过来,“少爷,这玩意有用?”
“当然有用。”钱渊感慨的看了会儿,幼年家里没煤气灶,这玩意还真挺管用的。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