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西北行(一十五)(第 2/4 页)
不过到底是侍女还是侧室,吴懿倒也不在意。
毕竟正宫可是有人的,侧室、侍女也没啥区别,只要能怀上大将军的孩子,侍女也可以变成侧室,如果一直怀不上,侧室的待遇恐怕也和侍女差不多。
吴懿心满意足的退下了,马强没让第二个人进来,他觉得有必要和郭嘉统一一下思想。
“奉孝,等会要是人人都要献妹托女,我总不能都收下吧?”
“这...又有何不可呢?”
嗯?
郭嘉解释道“益州文武愿意出质,大将军自然应当答应,依嘉看,不但要答应,还要鼓励。”
马强知道郭嘉想做什么了,叹道“你还是想劝我启用出质法吗?我以前就和你说过,这种法度一来效用不大,二来有悖人伦,我不欲也。”
出质,就是派出亲眷到中央充当人质,这是古代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保证中央对地方掌控的办法,比如在历史上士燮就遣子廞为质到孙吴,而曹操大破破袁谭于南皮后,臧霸为表忠心更是遣子弟入居邺城。
无独有偶,隔海的倭国在战国之后,无论是猴子还是老乌龟的幕府都要求各地大名派遣家眷在大阪或者江户,以便实现对地方的控制。
马强对这种制度一直是持保留意见的,马强一方面是认可出质制度的实用性,比如对匈奴、乌桓、羌人的部落首领都要求他们派遣子弟到内地读书,这其实就是变相的一种人质。
但另一方面,马强又觉得家眷只要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就好,在不在广宗并不重要。
历史上的马腾在许昌为官,马超不也反了,刘邦更是让项羽分肉给自己吃,真的下决心造反,这种人质制度根本没什么用。
郭嘉道“明公仁义,之前我军攻伐天下,明公不强求出质以示仁义。
但如今天下即将一统,明公在时,天下自然无人敢反,但明公百年之后,如无出质,恐天下硝烟不断啊。
而且如今长安扩建在即,让天下有功之臣的家眷居住在天下最好的城池中,让他们的子弟接受最好的教育,又有何不可呢?”
马强想了想,不得不承认郭嘉说的话有一定的道理。
即使是后世,如果一官员家眷都在国外,那么这个官员不敢说一定会叛变组织,但大概率是不会忠心于组织的。
“奉孝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我还是那句话,不能一刀切,也不能让夫妻长时间分居,否则必然会出问题。
这样吧,你先想想,制定个草案给我,让我看过再说。”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