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英、荷商人(第 3/4 页)
但迫于李旦和颜思齐在大陆的人脉,连荷兰人也不得不依赖他们来提供大明的商货。
现在,摆在面前的是直接贸易的诱惑。使用武力则目光短浅,且有很大的风险,那就是被切断与倭国的海贸。
“十几艘船,上千兵,这是明国的皇帝说的?”普罗文突然觉察到其中的问题,皱着眉头问道。
汤若望点了点头,说道:“皇帝陛下对世界的了解令人震惊,对你们荷兰人的情况也相当熟悉。对了,在葡萄牙人的帮助下,明帝国的军队已经装备了相当数量的先进火枪,水师也有很多加农炮。”
普罗文有些郁闷地哼了一声,“该死的葡萄牙人。”
“以后兴许还会有该死的英国人。”汤若望耸了耸肩膀,说道:“诅咒和眼红是无济于事的,我看你们还是老老实实地接受明帝国的条件,好好地做生意吧!”
普罗文眨巴眨巴眼睛,换上了一副笑脸,说道:“那是自然,我们前来觐见皇帝陛下,就是为了通商互市。诚意不用怀疑,也请神父为我们多美言。关于我们荷兰人的恶劣传闻,肯定是葡萄牙人的诋毁诽谤,他们想独占贸易。”
汤若望看着普罗文的变脸,无奈地翻了翻眼睛,说道:“关于通商互市,明帝国会派人来商谈。要想成功,就表现出你所说的诚意吧!”
普罗文有了打算,告辞而去。
汤若望看着普罗文远去的背影摇了摇头,不再纠结这个贪利忘义的伪善商人,拿出徐光启送来的书信,又仔细研读起来。
对于皇帝陛下所指示的按日心说编撰历书,汤若望并不十分赞同,但要改变皇帝陛下的意旨,就非要有确切的证据不可。
有点难啊!汤若望站起身,准备再找几本天文书籍好好研读。
……………………………分隔线……………………………
由于西方的战乱绵延整个近代,特别是围绕着海上航线、海外殖民地争夺,使其在海战技术上的变革速度远胜于亚洲。
尽管战列线战术已经出现,但直到英荷海战,也就是三十多年后,才以成熟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充分发挥炮舰的侧弦火力,并尽可能地以战舰纵队进攻,就更能获得凶猛的火力输出。
当然,在战场上如何实施,就不是朱由校的事情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