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毛文龙之患,当速灭耳(第 2/4 页)
当然,对于身负监军的责任,苟真怀是承认的,皇帝也是耳提面命,亲自交代过的。
而监军这个官职和名称,朱由校不喜欢。作为军制改革的一部分,不仅是东江镇,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正在逐步予以清除。
但实际上,只是职权和名称有了改变,原来的监军或是被削减了权力,或是被军法官和督饷官所取代。
比如西南平定叛乱的各支军队中的监军,按照最新的圣旨,就只负责给刍粮、核功罪,不得专进止。
也就是说,监军这个职位暂时保留,但已经不能节制武将的军事指挥,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出现文武不和、进退牵制的局面。
其实,绝大多数人都不清楚皇帝对于“以文制武”的极度厌恶,只认为是战事当前的从权之举。
甚至被调到京师主掌明年京察的王三善,也不知道皇帝换掉他最主要的原因,恰恰是他令监军道臣节制诸将。
而傅宗龙在奏对时却反其所为,终于让皇帝下定了决心,擢升并悉听其谋,委以重任。
…………………………分隔线……………………………
东江军的突然发动,以及各军镇的配合行动,给了建奴措手不及的沉重打击。
移师岫岩的八贝勒皇太极所率的正白旗,得到二贝勒阿敏的求援急信后,刚要起兵出动,镇江被明军围攻的消息又传了过来。
从距离上看,到南关要比到镇江远上一倍,先救援哪个,这让皇太极一时难以作出决定。
再从情报上分析,阿敏的镶蓝旗虽败,但还有不少的兵力,守住南关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而镇江被占领,意味着这支打着毛文龙旗号的明军,已经摆脱了代善的两旗人马。
至少,代善要率军从满浦、昌城赶去镇江,要比他率部急援晚上一两天的时间。
这样分析下来,皇太极便更改了原来的决定,派人去给阿敏送信,让他坚守南关,切勿再去攻打旅顺堡。
稳住这边后,皇太极便率正白旗星夜驰奔,向东直扑镇江。
结果显而易见,皇太极来晚了,镇江被攻破,守军全军覆没。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